今天是:

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24 信息来源:市人大办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mdash;mdash;2015629日在常德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教育局局长 诸戈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目前,常德市共有各类职业院校42所,其中本科1所(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高职专科2所(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中职学校37所、其它类型2所(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技师学院),有中职在校学生4.2万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1.7万人,教职员工4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700多人。全市有技工院校5所,在校学生5100多人,有专兼职教师492人;经市县两级人社部门批准设立的职业培训机构103所(其中市本级58所),年培训规模在7万人次以上。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设专业65个,覆盖一、二、三产业,基本形成了公办民办互为补充、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比较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近5年来,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8万人,培训各类人员40万人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民生、抓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统筹协调,强化政府主导。一是制定发展战略。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与全市重点工作一并谋划、一并部署,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把常德打造成湘西北区域职业教育中心的目标。各区县市都制定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级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支持职教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职教工作,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重点,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市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职业教育排名后三位的区县市实行教育强市考核一票否决。市人大、政协每年组织代表委员视察职业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到职业院校现场调研,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三是有效整合资源。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资源分割、办学效益低、办学层次不高等问题,我市从2010年起,投入100亿元,按照城市名片、发展引擎、生态典范的目标,规划建设总面积10.4平方公里的职教大学城,将市城区职教资源整合升级,实行整体搬迁。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近20亿元,园区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资源整合升级初见成效。其中常德师范学校和桃源师范学校合并新创建的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正式挂牌招生,常德工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合并申办常德技师学院取得成功,两所院校新校区主体工程已经完成70%以上,今年下半年可以搬进新区办学;常德财经学校和汽车机电学校合并申办湖南财经职业学院的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各区县市也加大了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力度,全市基本形成了市城区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各区县市以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支撑的办学格局。

  (二)坚持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强化财政投入。市、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其中市财政每年单列1000万元。全面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2012年以来,市本级教育费附加职教支出预算都在2亿元以上,其中2014年、2015年连续2年接近3亿元,远远超过了30%的国家标准。积极支持职业院校的发展,坚持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为湖南幼师高专、常德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无偿划拨土地近800亩,同时每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建设。为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发展壮大,为学校划拨土地2000多亩,财政支持资金6000多万元。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职业教育重点项目,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精品特色专业,对10所市级示范学校和20个特色专业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的财政专项支持。全市共成功申办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0所,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省级精品专业13 个、示范性特色专业9个、特色专业4个、示范性特色专业群1个,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数量与质量都处于全省领先的位置。三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为激发教师的从教热情,稳定优秀教师队伍,从2014年起,将市直职业院校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全额保障,投入300万元对民办职校教师养老保险实行财政补贴,投入近100万元对职业院校急需专业教师岗位给予23万元的津贴补助。同时,建立双师型教师奖励长效机制,对全市100名骨干双师型教师,每年发放8000元-1万元的财政津贴。

  (三)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办学水平。注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一是鼓励多元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学的发展方向,认真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规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民办职业教育,扶持民办职校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共有民办职校30所,在校学生2万人。其中,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成为全省首个市州民办本科高校,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高尔夫教学球场和五星级标准酒店的院校,是全国培养高尔夫旅游人才实训条件最好、设施最完善、特色很鲜明的教育基地之一。二是对接产业发展,打造精品专业。结合当前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各类职校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培育了一批特色精品专业。比如,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高尔夫专业、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卫专业、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农林水产专业、常德汽车机电学校的汽修专业、常德财经学校的财会专业,就业前景好,社会认可度高,成为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品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药学专业被评为全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还赴欧美实现就业。三是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就业水平。积极引导职业学校拓宽办学思路,与全市50多家企业和全国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采取订单式、半工半读、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将工厂搬进学校、学校办进工厂,为企业培养紧缺的各类人才。如桃源职业中专与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和桃源县烟草公司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出了《大叶茶栽培技术》《烟草生产技术》等教材,从培训员工到培训茶农、烟农,共为东亚汽车有限公司、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输送员工1万多人。四是抓好职业培训,培育技能人才。将职业教育发展与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结合起来,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再就业工程和创业富民工程,广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移民群体等技能培训,并将助学金、免学费等优惠政策落实到校到人。近3年来,全市共培训转移劳动力7.5万人次。目前,全市具有高级工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4家,初级、中级31家;具有高级鉴定资质的鉴定所3家,初级、中级15家,每年鉴定规模5万人。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发展水平仍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由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没有打通,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的实际位置仍然偏低。就政府层面来看,有的地方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倾向仍然存在。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到职高就读的学生,大多是考不上普高的学习困难生。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二)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市职业教育投入市本级能较好保证,但大部分县市区由于财力有限,严格按规定落实投入还存在很大困难。一些职业学校设备设施落后、老化且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部分学校为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得不负债运行。全市职业院校负债总额已达2亿元,成为了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突出瓶颈。

  (三)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以某所职业中专为例,该校现有专任教师102人,其中文化课教师31人,专业课教师35人,“双师型”教师24人,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4.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3.5%,低于“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的总体要求。各中职学校均临聘数量较多的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部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专业几乎没有独立师资,对企业依附性极大;二是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不高。大多专业教师是从文化课教师转型和近年对外招聘而来,教师专业技能不强,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就业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尚不能成为促进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由于缺乏鼓励在本地就业的政策,我市一方面缺少大量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职校毕业生大量流向沿海和发达地区,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人才成本的双重投入。

  四、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一)强化职教宣传,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牢固树立小职教大战略的新观念。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中职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及办学成果,提高对口升学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让全社会建立对中职教育的较全面认识,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办学吸引力。

  (二)落实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完善办学条件。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依法增加现代职业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已有的职业教育政策性来源渠道,确保新增财政教育投入、教育费附加向职业教育倾斜,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完善并落实公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或公用经费标准。要建立和健全学校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另外,政府还要及时化解中职学校的债务负担,助推职教事业减负前行,在挖潜提质上取得更大成效。

  (三)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1.突出技能培养。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改革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开展“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技能训练,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练就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提质、学生零距离就业;2.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对接产业,适度超前,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策略,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品牌、特色专业;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提高对口升学率,延伸、拓展中职生成才途径与渠道。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尝试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首先,优化师资结构。按照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其次,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培训原则,加大专业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力度。鼓励教师多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当中进行调查与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挂职顶岗、基层锻炼、跟班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技能。

  (五)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省里从2011年初开始,启动了对县市区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督导评估不合格的县市区,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认定为不合格,不得评为“教育强县市区”,不得申报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并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我们要以此为机遇,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督导及评价机制,引导各职业学校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