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我市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9-11 信息来源:市人大办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我市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shy;shy;shy;shy;shy;shy;shy;mdash;mdash;20148月21在常德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市教育局局长 诸戈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教育工作情况,请予评议。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70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所(湖南文理学院),普通专科院校1所(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本科职业院校1所(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高等专科职业院校2所(常德职业学院、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成人高校2所(常德电大、津市电大),普通高中48所,普通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245所,中职学校52所,普通小学585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登记注册幼儿园929所;在校学生73.31万人,在职教职工5.98万人;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802个,在校学生近15万人。市直教育方面,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其中初、高中学校11所(12345671113中,芷兰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中职学校1所(汽车机电学校),普通专科院校1所(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1所(常德电大),中心特校1所,小学1所(湖南幼儿高师附小),幼儿园1所(市第一幼儿园)。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市教育整体水平跃升全省前列,多项工作在全省、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经验全国推介;在全省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中,我市先后被评为综合先进和单项先进;市教育局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市“十佳人民满意机关”,全市教育事业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治教取得新进展。坚持全面把握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严格落实“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教育投入实现法定增长,2013年全市教育投入62.6亿元,比2007年增加34.9亿元,增幅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全市教师绩效工资稳步增长,市直职业院校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全市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行地方性津贴,武陵山片区农村教师、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补助津贴制度全面实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视察等监督工作,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对重点建议实行一把手督办,今年承办的《教育要过江》、《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合理流动,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等重点建议受到了代表的高度好评。近2年共办理建议21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市教育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始终坚持优先战略,教育创强取得新成效。市四大家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多次调研教育,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力地确保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特别是今年以来,以“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为代表的教育激励机制迅速确立,总投入达16亿多元的教育三年攻坚迅速启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学校扩容提质、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和城镇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顺利推进,一个举全市之力发展教育的可喜局面已经形成。到7月底止,全市共投入2.43亿元,开工项目151个,建成项目49个。其中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动工107所、完工34所;城区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开工11所、建成5所;城区幼儿园建设开工33所,建成10,增加学生床位19430张。社会支教氛围日益浓厚,近3年,市直96家企业单位累计对口资助援建学校2000多万元,59所受援学校通过合格学校评估验收。目前,全市9个区县市全部高水平通过全省“三评合一”考核评估,标志着我市教育强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是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内涵发展凸现新亮点。2010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坚持“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一起创,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面貌的焕然巨变,涌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建设亮点,形成了一批颇有价值的教育成果。如市一中的“社团文化”、市四中的“明义文化”、工农小学的“礼乐文化”形成鲜明特色;澧县一中的“高效课堂”、芷兰实验学校的“生命课堂”、市五中的“和美课堂”极富文化味,在全省产生了较大影响。市直所有学校及部分县城学校都已建成高标准心理咨询室,全市成立各类活动社团8000多个,23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省、市级书香校园,芷兰实验学校代表我省参加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并晋级全国半决赛。目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一大批学校,浓郁的文化气息、雅致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不体现了办学品位的提升,无不彰显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无穷魅力。去年,我市学校文化建设被评为全省创新教育特色项目,新华社等国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深入报道,人民教育杂志、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杂志对我市做法进行了重点推介。

  四是全面突破薄弱环节,教育均衡实现新跨越。学前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被市人大列为一号议案的“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全市共投入资金5.3亿元,新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64所,增加普惠性园位6.5万个,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5%,普惠性比例达到60%,两项指标均进入全省前列。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全市共有国家重点职校11所,省级示范性职校7所,常德职院跻身全省示范性高职行列,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基础能力建设被评为全省先进。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明显提升,绝大部分高校实施了校区改扩建和新建工程,湖南幼儿高师、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成功挂牌,湖南文理学院申硕正在抓紧推进。特殊教育跨越发展,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投入1.5亿多元高标准新建的常德特校,其办学条件、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多次迎接国家、省市领导和专家视察,成为全省特殊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五是大力推进教育惠民,教育公平取得新进步。近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入5.42亿元,建成合格学校533所,改造加固校舍140多万平米。累计投入资金5676万元,为近4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课桌椅,我市学生自带课桌椅上学成为历史。全市投入资金近7亿元,新建高标准城区(镇)学校6所,新增学位1.2万个,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达到70%以上,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教育需求。大力实施阳光招生,严格执行划块招生、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等政策,较好地控制了学生“择校”倾向和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去年市城区初中新生平均班额48.5人,首次低于国家控制标准。特殊群体入学权利得到保障,全市共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4万人,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上尽上”的目标。帮困助学惠及更多学子,“9.8”助教日活动持续开展,家庭困难幼儿入园补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全面实施,基本实现了不让每个贫困孩子因贫失学。学生安全上学得到保障,全市共购置标准校车400多台,发放校车运营补助2600多万元,鼎城、安乡、西湖、西洞庭等地实现了校车运营全覆盖。

  六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育人水平再上新台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被评为全国先进,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相当于高考)我市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三;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连续多年进入全省前三;全市学考合格率、优秀率稳中有升,今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我市考生一举夺得全省理科状元,全市一、二本上线率分别高出全省平均5个和7个百分点,文科总分平均分超出全省28分,连续3年蝉联全省第一;理科总分平均分全省第二,超出全省26分,综合排名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二,基础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市教育最闪亮的行业名片。

  七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行风政风呈现新气象。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行业特点和教育实际,以“创满意机关、办满意学校、当满意教师”为主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出台教师从教“十条禁令”,开展模范教师优秀事迹巡回宣讲,对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有力地整顿了教育行风,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巡回局长办公会制度和市、县、校三级阳光服务平台,出台作风建设22条硬性规定,严格规范“三公”经费支出、领导干部出国出境、调研检查等行为,调整超限办公用房300多平方米,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好评。同时,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全市教育大局和谐稳定。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投入不足。市本级尚能按政策较好落实教育投入,但对各区县市来说,由于大部分都还是吃饭财政,对于按要求增长教育投入,仍存在较大困难。部分财力较好的区县市,投入保障较好,而一部分财力较弱的区县市,则显得有心无力。如有的区县市对需要本级配套的建设项目,无法保证地方财政投入,往往是“就米下锅”;有的区县市将教师绩效工资缺口留给学校。

  二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就农村教育来说,部分中小学特别是非完全小学办学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一部分寄宿制学校就餐、住宿条件简陋,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功能室配置落后,“班班通”建设基本处于空白;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部分学科师资短缺,部分地方还存在“一校一师”的现象。就城区教育来说,教育提质扩容落后于城市化进程,部分城区学校布局不尽合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学位短缺,造成“择校”和“大班额”现象突出,城区部分小学班额严重超出国家标准。

  三是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薄弱。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市学前教育有了质的提升。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农村“入园差”、城区“入园贵”的现象比较突出,群众对此反响强烈;大部分乡镇公办园“公办成分少,普遍没有落实“有稳定的公用经费预算、有一定数额的公办编制、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要求;除市城区普惠性民办园持续享受财政支持外,大部分县市区对普惠性民办园采取一次性资金补助,其普惠性无法长期保持。

  四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高。我市中职教育在校人数持续减少,普职分流比例偏低,规模萎缩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部分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缺少专业的实训设备设施,“双师型”教师比较短缺,专业设置没有特色,导致很多学生综合素质很难适应市场需要。我市高校数量不多,本科院校仅有2所,全市高校还没有1个硕士教学点,没有特别出色的专业品牌,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高校科研对我市经济的贡献率还相对偏低。

  五是教育发展环境仍有待改善。虽然近年来我市重教氛围日益浓厚,但外部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因突发事件引发的“学闹”纠纷不断增多,学校对此不堪重负,甚至严重影响教学秩序;有些促进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地方教育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不畅通,存在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较长、费用过多的问题;一些部门对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仍有发生,按照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罚没收入要全额返还给教育捐赠中心,但这项政策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一些地方教育规划执行欠力度,教育用地存在随意调整的现象。

  四、今后的工作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将以打造全国人才培养示范区和湘西北教育中心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全面开展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优先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发展,其他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全力加快教育创强步伐,确保教育强市目标如期实现。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依法治教,进一步突出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全面落实省、市教育创强规划纲要,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各项助教、兴教、支教政策,继续开展部门单位对口援助支教,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进一步完善教育强县(市区)考评体系与办法,加大教育创强的调度、督导和考核力度,确保2016年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

  二是全面完成三年攻坚任务,努力刷新全市教育面貌。3年内完成攻坚四大工程,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11所,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425所;新建、改扩建市城区中小学40所,新建、改扩建市城区公办幼儿园13所,提质改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5所;建设10个市级中职示范学校和20个特色专业;市城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三年攻坚,基本解决全市农村薄弱学校条件落后、城区学校布局不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使全市办学条件达到全省一流,为群众提供更加充足、更高质量、更具公平的教育资源。

  三是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常德教育特色品牌。力争再通过三至五年努力,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由浅入深、由量到质的转变。进一步加大学校文化建设投入,继续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文化项目;不断深化“四个校园”建设,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发展文化特色,培养每名学生掌握一至两项终身受益的艺体爱好,全面实现“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一生双爱好、爱好伴一生”的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持续办好校长论坛,精心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建设典型,及时推介先进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层次, 将我市学校文化建设打造成领跑全省、影响全国的知名品牌。

  四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常德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重奖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继续加大结对支教和教师、校长交流力度,促进教师资源更加均衡。积极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大力推动我市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确保我市学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力争全市5所高中学校二本上线率达到80%以上。

  五是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全市各类教育高位均衡。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建设一批社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性民办园,加大公办幼儿园经费和人员保障力度,建立促进普惠性民办园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到 2017年,全市普惠性比例达到7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在进一步抓好普职分流,稳定职业教育规模的基础上,以常德职教大学城为平台,大力推动职教资源优化整合,加快湖南幼儿高师、常德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积极申办常德财经职院,重点打造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高尔夫运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医药卫生、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农林水产和汽车机电学校的汽修等职教品牌,建设一批省、市精品特色专业。全力支持湖南文理学院申办硕士教学点,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和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六是切实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各类助学政策,构建起全覆盖、高水平的学生资助保障体系确保每个适龄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入学工作,全力解决农村偏远地区适龄儿童入学难、上学远等难题。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重点校、重点班,加大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力度,全面推行城区学校“阳光招生、公平招生”,逐步减少中小学择校比例,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以师德师风、政风行风整治为重点,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和从教行为,下大力解决教师“家教家养”,学校乱补课、乱收费、滥发教辅资料等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全市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让每一所学校富有特色、让每一个孩子阳光成长、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满意,是全市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梦想。我们相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这个梦想,真正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