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归档时间:2021/12/31 15:36:09

关于常德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17-12-30 信息来源:人大常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常德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的报告

——2017年12月26日在常德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凡荣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常德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四大类24项计划指标,除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项指标略低于预期外,其它指标预计能够完成。(具体见附件1)

(一)突出产业主导,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高位开局,实体经济加速壮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8%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41.4:4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9亿元,增长10%。

1.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70亿元,增长6.5%。一是主导产业来势较好。六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增长15%。除烟草产业因计划调整负增长以外,食品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五大产业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二是园区攻坚成果丰硕。全市产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10%。常德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我市成为全省第三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市州。园区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建成标准化厂房139万平方米。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10亿元,增长15%;全年新增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完成农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3.5%。一是粮食生产稳量提质。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2.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82.8万亩,产量达到399.3万吨,稳居全省第一位。规模化种植占比32%,农机化率达到75%。油菜、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稳定发展。二是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常德国家农业科技园获批建设,澧县入选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市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达到4家。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粮食大户4158个、农民合作社743家、家庭农场1624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95家。三是农业品牌不断打响。“常德品牌、中国品质”常德品牌农业推介行长沙首站活动成功举行,签约项目52个、投资近300亿元;“常德香米”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牛奶文化节”“蔬菜文化节”“红茶节”“荷花节”“柑橘节”等农业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3.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12亿元,增长10.8%,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6.1%。一是文化旅游来势强劲。共接待游客4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0亿元。桃花源景区盛大开园,大小河街、穿紫河风光带成为我市城市旅游金字招牌;城头山景区、欢乐水世界、德国风情街、枫林花海等景点持续火热。二是商贸物流活跃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70亿元,增长10.8%,成功举办车博会、美食节等各类展会、节会80余场,总成交额近百亿元,较好地集聚了人气,活跃了市场。新增省级电子商务认定企业22家,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426个,石门县成功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三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2亿元,增长15.8%,其中市城区104亿元,增长15.2%;完成商品房销售630万平方米,增长18.6%,其中市城区336万平方米,增长10%。四是金融业不断壮大。新增3家村镇银行、6家证券营业部、1家小贷公司和3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51.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同时,冷链物流、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

(二)突出项目支撑,增长动能保持强劲。持续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0亿元,增长14%,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重大项目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1.重点工程推进有力。全市500个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35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先后举行3次全市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累计新开工项目279个。其中,224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51.9亿元,湖南粤港光电模块化半导体产业园、鑫曜通讯智能终端产业园、鑫聚威手机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常德烟厂易地技改、中联重科起重机械生产基地、溢多利生物医药园等项目扎实推进;187个基础设施项目(含节能环保项目)完成投资391.3亿元,常益长高铁正式获批并开工建设,石长铁路开行动车,沅澧快速干线部分路段已经通车,黔张常铁路、沅江隧道等项目进展顺利;89个民生及社会项目完成投资300.6亿元,城市棚户区改造、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全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湘雅常德医院盛大开业。

2.项目前期进展较快。全市300个重大前期项目中,162个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其中104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8.7亿元。一方面,一批全市上下高度关注的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突破,襄常高铁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力争明年具备开工条件。另一方面,项目策划开发来势较好,全市共策划开发项目476个,总投资4480.3亿元,其中59个项目拟转化为下年度重点工程。

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到位外资10亿美元,增长12.5%,增幅居全省第3位。德商恳谈会、沪洽周、港洽周等重大招商活动影响不断扩大,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5个。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成效显著,先后引进中国医药、华大基因、中建五局、中铁投、北京首创、上海龙元等多家直属央企、省属国企和知名上市公司,签约落地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74.1亿元。

(三)突出城乡统筹,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打好城镇带动大会战,推动城市提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环境,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全国“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

1.城市品质品位明显提升。持续加大城市建设与管理,做响城市品牌,提高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桃花源大桥北端片区、建设桥片区、城东片区棚改项目全面推进,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49088户;常德大道西延线、太阳大道、新河水系治理、马家𠮷河黑臭水体治理等城建项目加快推进,北部新城路网骨架全面拉开,改造海绵城市试点区域21.22平方公里。城市品牌不断打响,大小河街登上央视《家和万事兴》栏目,穿紫河海绵城市建设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多个栏目集中报道,圆满承办中德法治国家对话研讨会、全运会龙舟决赛。

2.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稳步推进新一轮办点示范,重新明确100个市级示范村,均由市、县领导联点推进,桃花源片区、环太阳谷片区、城头山片区、西洞庭片区“四大示范片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完成195个行政村整治任务,津市“绿色存折”垃圾分类减量和分类处置试点在全市20个行政村全面推广。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536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654户,完成416个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3.生态环境整治不断加强。以中央环保督查为契机,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6%PM10PM2.5平均浓度值同比下降2.6%3.8%;沅、澧两水水质保持在Ⅱ—Ⅲ类之间,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农村主要水体水质持续好转;辐射源及固体废物处置规范达标,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全面构建,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深入推进,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5.08万亩欧美黑杨清理全面完成。

(四)突出深化改革,发展活力逐步增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2.4%39.1%

1.简政放权不断深入。重点抓好了“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二十证合一”改革的基础上,又先后推出“三十证合一”改革和“三十加五”的多证合一模式,发改、工商等22个部门的35个涉企证照事项已全部整合到营业执照办理过程当中;全面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项、经营服务单位收费19项,为全市企业减负1.2亿元;在《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全文公布了涉企收费项目清单。同时,设立了企业服务热线、企业服务邮箱和产业立市微信群,公示了部门服务电话。

2.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园区体制改革巩固深化,在完善“一权两制一司”改革的同时,“产业基金+特色园区”新模式不断推进,常德高新区机构升格和权限下放工作稳步实施。《常德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全市首批1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对外发布。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车辆处置、司勤人员安置、公车平台建立、补贴发放、制度配套等全面到位。

3.试点示范稳步推进。津澧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实现两地出租车跨区域经营和客运班线公交化,学生中考成绩互认,组建津澧联合投融资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全面推进,常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建成投运,《常德市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正式出台,首批共发布红黑名单918家。同时,临澧县产城融合试点、石门县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安乡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试点等试点示范稳步推进。

(五)突出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着力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民生保障显著加强,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700元、13900元,增长8.2%、8.6%。

1.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力推进驻村帮扶、“五个精准到户”行动、“三个专项清理”行动、新“六件实事”等工作,全市清理不精准贫困人口14.1万人,新纳入贫困人口8.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五重医疗保障”;全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亿元,落实片区重点县扶贫贷款9889.3万元;全面完成19123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石门县贫困县摘帽、100个以上贫困村退出、7.5万贫困人口脱贫等年度任务预计可顺利完成。

2.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民生保障扩面提标,全市五类保险新增参保14.5万人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20万人、293.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异地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全市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到500元/月、290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4600元/年,城市提高到7800元/年。救灾减灾及时有效,共下拨救灾应急资金3497.3万元,启动因灾倒房户灾后重建266户。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直接扶持2035人自主创业。

3.教育卫生协调发展。教育方面:全面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可望顺利通过教育部检查验收;高考文科总分平均分连续6年全省第一、理科总分平均分连续8年全省第二;实施各类教育项目555个,建设标准化学校82所,新建普惠性幼儿园82所,市一中提质改造、石门县湘北职专和桃源县职专整体迁建、澧县澧浦高级中学新建等项目加速推进,安乡县一中完成整体迁建。卫生方面:湘雅常德医院开业运营并逐步辐射湘西北,市一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五人民医院“建迁并”工作启动实施,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三大医联体建设进展较快;累计为全市100845名农村适龄妇女和49537名孕产妇免费进行“两癌”检查和产前筛查;新增2155张养老床位;家庭医生签约率达34.8%。

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整治大会战,排查安全生产隐患,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38%、20%。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综治中心、网格化一体化建设获得中央、省推介肯定,全市刑事、治安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17.6%、31.5%。防汛保安取得胜利,科学迎战了6月下旬沅水流域高洪,确保了园区、城区、景区和老百姓的安全。

总体上看,2017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大部分指标实现预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别指标还有缺口。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项指标增速分别低于年初预期0.5、1、1.2个百分点,既有宏观经济复杂严峻的外部因素影响,也有我市经济发展内在短板制约,比如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影响,我市烟草产业呈现负增长,而其它新兴产业体量较小、难以及时补位,导致规模工业增速放缓,反映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培育新的增长点迫在眉睫。二是对外交通仍是瓶颈。高速铁路仍是空白,航空出行还不便捷,高速公路尚未实现县域全覆盖,安慈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进展较为缓慢。三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除市本级以外的7个县(市)普遍实力较弱、体量不大,没有一个县(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前15强。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计划(草案)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全面落地见效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初步考虑2018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具体目标见附件2)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培育发展动能。举全市之力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聚力打造烟草、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文旅康养四大千亿产业和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两大千亿园区。重点围绕“打造一个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强化三大保障(人才保障、环境保障、要素保障)、实施八大行动(常德品牌推广行动、企业上市加速行动、产业集群壮大行动、新兴动能培育行动、企业创新成长行动、产业园区提质行动、招商引资提速行动、创新创业创意行动)”,分九个专项小组全力以赴推进实施。

1.狠抓企业主体做大做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对大中小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积极培育“百强核心重点骨干企业”,选择100家综合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工业企业重点扶持,建立专门机制,出台专门政策,全年新增10亿元企业3家以上、亿元企业30家以上。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建立常德高成长性企业名录,对其竞争力、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专业咨询和综合评估,在企业咨询、科技研发、市场推广等给予精准帮扶,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小微企业1万户,完成“个转企”6000家。大力实施常德品牌推广行动,以“常德品牌、中国品质”为主题,聚焦农业品牌、工业品牌、旅游品牌和城市品牌,定期举行常德品牌推介活动,支持企业与知名电商、龙头企业、大型商场开展产销对接、投资合作,推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质产品走出去。同时,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

2.主攻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推动各方面要素向园区集中。进一步精准园区产业定位,加强全市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按照“国家级园区产业不超过三主三辅,省级园区不超过两主两辅”的思路,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差别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规划建设德国工业园,全年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2%以上。推进我市园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园区和异地常德商会对接,建立“1+2”产业联盟(即一个本市园区分别结盟一个发达地区园区和一个异地常德商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完成园区基础建设投入100亿元以上,建设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同步提高园区商务、金融、教育、医疗、会展、休闲、娱乐等生产生活服务水平。

3.促进招商引资落地见效。实施招商引资提速行动,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开展集群式招商,重点招引旗舰项目和龙头企业,重点对接中钢、中国航天、中国中药、中国保利、中国兵装、中国中车、中国广核、三峡集团、深圳科陆等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把握投资导向、跟进投资动态、瞄准前沿方向,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重点实施好产业链招商、技改扩规招商、专业园区招商和市场化委托招商、亲情招商、资本招商,推动优势产业、优质项目在常德加速集聚,各县市区和常德经开区、高新区全年落地开工产业项目不少于15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7个。

4.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增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升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粮食、油菜、水果、蔬菜、茶叶、养殖、林业等主导产业向优质、高效、安全、生态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等各类特色园区建设,同步抓好“常德香米”“武陵红茶”“常德油茶”“石门柑橘”“汉寿甲鱼”等公共品牌培育。实施加工带动,突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优质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一批主业突出、规模适度、配套齐全、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新型主体,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增农民合作社500家以上、家庭农场1000家以上。

5.加快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聚集城市人气、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卡乐世界、大唐司马城等项目建设,持续办好常德旅游节会、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千亿产业集群,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20%以上。发展现代金融,加快建设柳叶湖基金小镇,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引进与发展,规范融资平台管理,防范区域金融风险。发展现代物流,力争常德国际物流中心、传化公路港等物流项目开工建设,抓好物流标准化城市试点,形成便捷畅通的城乡物流网络。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创新商业业态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商圈品质和人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共享经济、数据经济等新业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安排300个重点项目、200个前期项目、重点调度100个重大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

1.聚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安排实施300个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聚焦产业发展、交通跨越、城市提质和民生保障,重点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全力抓好重点工程集中开工,全年举行4次集中开工仪式,确保常益长高铁全面开工,中车新能源汽车、金海钢结构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工程如期开工;加快续建项目工程进度,通过集中督查、协调解难、优化建设环境等措施,重点推进黔张常铁路、沅澧快速干线、沅江隧道、安慈高速、烟厂易地技改等重点工程加快进度。集中力量为项目竣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确保市民之家、华侨城卡乐世界、金富力锂电二期等重点工程按时竣工投产。

2.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以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为抓手,结合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及时更新、调整、完善“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建立产业立市三年行动项目库,形成重大项目建设滚动发展、接续推进的良性机制。全年安排200个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力争100个项目具备开工条件、60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其中产业项目占比力争达到50%以上。加快推进襄常高铁、常德铁路枢纽站、常益高速复线、宜张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市国防教育文化园地、市工人文化宫易址新建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抓好常德经开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西洞庭生物科技园、桃源迪文科技电子产业园、临澧博川生物质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落地建设。

3.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出台《常德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并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增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提高投资效益。大力争取上级投资,准确把握国家、省资金投向,围绕现代农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包装、申报衔接工作,确保全市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项目投入350亿元以上。努力扩大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存贷比;用好100亿元产业基金,精准助力扶持一批产业项目;鼓励引导企业依法开展发行债券、私募股权、挂牌上市等多元化融资工作。同时,加大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力度,全力为项目建设扫清一切障碍,开辟“绿色通道”。

(三)统筹推进城乡互动,优化发展格局。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大中心城区与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并重,切实增强城镇的辐射能力、承载能力、吸纳能力。

1.提升城区品质。围绕“双百城市”建设,推动由“重建设”向“建设管理并重”转变,加快建设功能更完善、品质更精美、品位更时尚的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积极推进沅水五桥、太阳大道西延、建设路东延、奥体公园、会展中心、高铁新城、火车站前广场、东部城区提质改造、沅江隧道、丹洲生态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一江两岸”“一体三极”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积极开展城市“双修”十大工程,加大生态环境、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修复力度,抓好皇木关污水处理厂扩建和原污水净化中心提标改造,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持续推进城市“三改四化”,抓好桃花源大桥片区、建设桥片区、城东片区等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

2.完善县城功能。立足县城扩容提质,着力补强县域发展短板,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区划体制调整改革,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扎实开展津澧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津澧融城、常桃融合步伐,推进一批标志性融城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两西”发展战略,把西湖西洞庭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常德卫星城;积极推进临澧“一城五镇”城镇群建设,探索构建安乡“一体两翼”城镇新格局。加快完善县城主体功能,推进县城区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生产生活服务提质升级,提高县城发展首位度。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白鹤山、陬市、新洲、城头山等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等。

3.建设美丽乡村。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抓好美丽城镇建设试点,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切实保护农村水源,加强养殖业污染集中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绿化美化建设。积极规范农民建房,倡导“厕所革命”,纵深推进农家庭院整洁化。大力推进硬化路通村进组达户,完成农村公路窄改宽工程653公里,加快推进“四小”水利建设,完成530个行政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

(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不断推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点改革,鼓励创新创优,加大开放力度,激发发展活力,全面营造优质、高效、亲清的发展环境。

1.继续深化重大改革试点。按照去行政化、趋市场化的方向,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园区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管理权限和薪酬标准,持续激发园区的内生动力。继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进一步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处机制,努力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面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确保稳定有序。加大医联体建设和教育集团化改革推进力度,确保走在全省前列。

2.稳步优化营商便民环境。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大力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对标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市州,全面优化政务服务,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同时,进一步规范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公共资源管理,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以更加阳光高效的资源配置服务经济发展。规范涉企检查,对同一监管事项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实施“产业立市·暖企行动”,深化“千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实行“一企一策”帮扶企业发展。设立完善优化经济环境110,对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

3.加快扩大对外开放步伐。继续拓展开放通道,突出抓好德山和盐关水运口岸、桃花源航空口岸、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构建水陆空立体口岸开放体系,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通关格局,健全口岸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建立电子口岸信息系统,切实增强人流物流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能力。不断扶持外贸经济,狠抓业绩回流和“破零倍增”,支持现有企业获得外贸资质;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外贸发展,支持优势行业、进出口企业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以上,增长20%以上。充分发挥外事渠道优势,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之间经贸、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交流,全方位提升城市开放程度。

(五)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共享。加大民生支出,增加公共服务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

1.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绣花”功夫久久为功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完成6383户贫困对象危房改造任务,8836人贫困对象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2018年全市退出贫困村100个以上、脱贫5万人以上。抓好健康扶贫,强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五重医疗保障”。大力推进贫困村产业发展,制定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五年发展规划,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户,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造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条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贫困群众8000人以上。加强贫困村道路、农网、通信、农田水利、安保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2.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保卫战,围绕2020年湖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农村面源污染、工业污染、黑臭水体、血吸虫病防治等11大重点领域和全市珊珀湖、安乐湖、冲天湖-马家𠮷河三大重点区域整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主要污染源治理,重点加强对餐饮油烟污染、秸秆焚烧、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内源性污染管控,确保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省考核要求;贯彻落实“水十条”,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序推进汉寿、澧县、石门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

3.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城镇就业5.6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以上,全面完成年度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力度,加快建立病残津贴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强化社保扩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力度,全年新增扩面12万人次以上,同步巩固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障体系构建,抓好社会化养老机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和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稳定物价水平,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保持全市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维持在全省平均水平。

4.协调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启动新一轮市城区中小学扩容提质工程,抓好市一中提质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荷花中学建设。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改善县级公办职中办学条件,加快推进石门县湘北职业中专、桃源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做强做优一批职教品牌。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市一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迁并”项目,推进常德妇产医院、常德肿瘤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重点推进县级骨干文化设施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好文化体育活动,做好2018年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环洞庭湖新能源汽车拉力赛、环洞庭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组织工作。同时,做好安全、稳定、信访和防汛等工作,确保全市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十九大开启的新时代新征程令人期待,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冲锋号催人奋进。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为建设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