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张凯:做群众的知心人、代言人
郭张凯,常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桃源县牛车河镇三红村党总支书记, 3年多以来,郭张凯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行使代表的权利,用心反映情况,做群众的知心人、代言人。
三红村地处常德、张家界、怀化三市交界处,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国时期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群,建筑采用传统木榫卯结构建造,对于研究地方民居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被列入全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名录。现在,核心保护区内仍生活着26户居民。从昔日的闭塞村到如今“国家森林乡村”、“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节点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如织的游人背后,村民的幸福笑容背后,挥洒了市人大代表郭张凯的辛勤汗水。
努力学习,强化素质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郭张凯深感自己肩负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胜任代表职务,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储备。为此,郭张凯深入地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学习了人大工作知识,以及各级人大下发的文件、材料,努力掌握人大工作知识,进一步明确了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对“为谁当代表和怎样当代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做好代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心系群众,建言献策
全面掌握村情民意。郭张凯经常到田间地头、生活生产一线,收集民情民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主动提好意见建议。在常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出的《关于保护开发常德市“国家传统村落”的建议》、《关于规范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基层工作减负的建议》等9篇代表建议,受到市县各级高度重视,并已得到妥善解决。
今年6月,他参加了县人大组织的《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若干规定(草案)》调研,和调研组交流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情况、保护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配合调研组认真梳理意见建议,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法规草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立法工作夯实民意基础。
充分表达群众诉求。在召开人大代表会议期间,郭张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认真听取大会的各项报告,并在审议大会报告过程中,站在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踊跃发言,陈述观点,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扎根岗位,积极履职
发展特色产业,做强村富民的“用心人”。郭张凯始终把村庄产业更旺、环境更美、群众更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以“世外桃源”为主题的全域旅游规划建设提升工程,紧紧抓住三红村传统村落文化特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带动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对村内22栋挑檐式吊脚楼进行精细化建模。多方筹集项目资金,对古村落道路、栅栏等进行修缮维护,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牵头成立了三红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生态有机果园,种植黄金梨、脆蜜桃等水果216亩,发展采摘拾趣、休闲观光等旅游产业,带动1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1.2万元;合作社代销腊肉、红薯粉、干菜、糍粑等村民自家土特产,结合线上、线下销售,一个多月营业额近20万元;还打造了古村落“民宿+度假”乡村旅游新模式,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村民收入来源变得多元化,不仅为村民增收带来了新渠道,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6万元,三红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如今,市内外各界人士多次进村采风,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都来此拍摄,随着央视和省市媒体报道、一篇篇诗文、一张张图片远播山外,参观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周边游、乡村文化游火爆。
厚植为民情怀,做群众满意的“贴心人”。郭张凯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日常工作中,坚持真抓实干,恪守公平正义,守牢纪律底线,争做冲锋一线的“实干支书”、坚持原则的“正派支书”,以履职尽责的态度推进村级工作,深受全村群众好评。担任村支书以来,多方筹集资金410万元,着力解决民生难题,新修硬化村组公路10公里,新修机耕路8公里,对26户农户的用电线路进行换新,打修机井400余米,解决了全村800多人出行和安全饮水问题。
聚焦乡村治理,做维护稳定的“放心人”。郭张凯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的原则,奋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并及时做好化解工作,担任村支书以来,共调节化解矛盾70余起,全村无一起信访问题发生。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巡河巡林等活动及宣传服务工作,守牢安全红线。以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群众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