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人大会议>主任会议>详细内容

坚持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努力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09-02-11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全市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本之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开得很好,大家相互加强了交流,增进了了解,借鉴了做法,对推进全市人大工作很有作用、很有价值。怎样做好我市人大工作,我在本届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会上讲了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神圣尊严,坚定不移地维护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坚定不移地维护党委的正确领导。这是我的基本想法,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里,我仅就如何坚持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人大工作水平,具体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认识人大工作的特点

  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人大工作的特点,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人大工作者的自信心、创新力、使命感的基本要素,更是坚定人大工作方向、坚守人大工作原则、坚持人大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人大工作的性质、地位从法律的角度讲,大家都熟悉,但在实践过程中,怎样认识现行的人大制度及其工作发展的态势,这很重要,可以说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

  1.人大工作是一个发展的时期。我们应该高兴地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第一,民本执政的理念越来越鲜明,这是民主建设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党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党的亲民政策。我们应该感到党执政的民本思想是国家民主建设的根基,这为我们开展人大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民主政治的制度越来越完善,这是民主建设的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架构。党的十七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我国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民众期盼的程度越来越强烈,这是民主建设的基础。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民主意识,已经成为民主建设越来越强的推动力。一方面,在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决权、监督权,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等等,人民直接从事民主政治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可以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将愈发展,愈要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的期盼。这是一个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过程。所以我说,现在是人大兴旺发展的时期,是人大工作的春天,我们能在这个时候进入人大工作,是一件幸事。

  2.人大工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需要时间与过程。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毛泽东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他说:“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建立这一制度,并发展到现在。怎样理解这个过程?一是中国的民主建设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国家施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或者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相同的政治模式。美国的南北战争形成了美国的政党制度和民主形式,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的不同特点最后也都体现在两国民主制度形式的差异上。1840年以来,中国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长期争论和激烈斗争。戊戌变法时期搞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搞资产阶级共和制,北洋军阀搞伪宪制,国民党搞所谓的国民大会,都没有成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但是,这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还需要作许多年的探索。二是中国民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模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程序,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既要形成长远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战略,又要有近期的阶段性目标。条件成熟了的事情可以先办,条件还没有成熟的事情可以缓办;有把握的事情,可以立刻就办,没有把握的事情,积累了经验之后再办。对于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来讲,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民主和现代化一样,要一步一步的实现,不能用大跃进的办法。三是中国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前进的过程。毛泽东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的民主,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邓小平强调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进一步号召我们,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一代一代的领导人,对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要看到中国的民主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必然进步,是人民的期望。我们要坚信:民主,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3.人大工作是一个发展的挑战。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群众的政治活动中心。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人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社会上对人大工作的看法有偏差。错误地认为人大是“休闲之所”,是“二线”;人大是“程序之家”,主要是走走过场;人大是“泛谈之处”,主要是说说而已;人大是“是非之地”,是没事找事,与人家过不去。这种种说法都是不对的,轻一点说,是对人大工作不十分了解;重一点说,是政治上的无知。因此,要理直气壮地去解释,去澄清,不能开这样的政治玩笑。

  我们面对这种挑战,一要自信。人大常委会包括机关干部,首先要澄清这些错误认识,不能让错误的观点左右自己。二要自立。要积极作为,做几件让人家看得到的事。三要自重。要正气一身,自己做事要认真,自己说话要算数,自己当官要阳光,自己要看重自己。

  二、努力把握人大工作的重点

  人大工作的职责,大家都很清楚。在这些职责中,最大量、最经常、最现实的是什么?是监督。这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大监督不是无事生非,不是没事找事,是法定的、是严肃的、是无条件的。这个态度要明朗。因此,我们必须在监督问题上多一些思考和研究。

  1.努力把握人大监督的基本态势。现在人大监督到底是一个什么现状,大家心里要有数。从正面看,人大监督是有法律保障、有民众要求、有实际必要。而且这样一种现状正在进行,是一种进行时。从负面来看,第一,监督意识还不浓。作为监督方来讲,主体意识不强,怕得罪人,不敢监督;经验不多,不善监督;不求作为,不去监督。这是一种失职的表现。作为被监督方来讲,法律意识模糊,负责理念淡簿,不愿意接受甚至规避监督。这带有一定普遍性。所以,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步履有些艰难。人大权威既有法律权威,也有惯性权威。我们要有效运用自己的权威,为选我们当代表的人民作好监督工作。第二,监督的主体还不顺。由于现行的政治体制,还存在党政分工交叉重位的现象,人大对行政单位行使监督权力的时候,或多或少涉及到党委的工作。这一点希望得到各级党委的理解与支持。第三,监督的力度还不够。现在人大监督,是程序性的监督多于实质性的监督,抽象性的监督多于具体性的监督。第四,监督的主体还不硬。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以及人大代表的素质、资历、水平,与我们搞好监督的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因此,我们要注意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提高水平,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努力把握人大监督的基本原则。人大监督应当始终把握三条原则: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这一条必须始终坚定不移。人大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看监督。监督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三个人的态度,看书记的高明,看县长的开明,看主任的聪明。人大常委会主任要给书记多汇报,与县长多沟通,跟政协多联系。这条基本经验必须把握。第二,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制原则。尤其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依法行使监督权。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大的优势是民主集中制,人大的力量也是民主集中制。我们开展工作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看到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光靠人大常委会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发挥整个常委会的力量。

  3.努力把握人大监督的基本方法。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全程性监督与环节性监督相结合;二是一次监督与多次性监督相结合;三是程序性监督与结果性监督相结合;四是数量性监督和质量性监督相结合。大家也有共识,监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关键,择其重点,搞深搞透,争取出成效,出影响。总之,人大监督既是重点,更是焦点,也是看点,希望大家把它做成亮点。

  三、高度重视人大工作的要点

  “要点”乃要义之点。作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自己的为政理念上,必须分清哪些是抓而不放的,哪些是放而不抓的;哪些是重而不轻的,哪些是轻而不重的;哪些是说而不干的,哪些是干而不说的。这些要心中有数。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一大家的负责人,管的事太多了,吃亏不讨好,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我多次说过:领导就等于“懒汉”加聪明。所谓“懒汉”,就是不要事无巨细捡芝麻;所谓聪明,就是要抓住要点,纲举目张。

  1.人大地位之要在于作为。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在社会上有地位,有价值。这种地位与价值,不能完全靠施舍、恩赐,要靠自己的作为。人大的作为点在哪里?第一,要放在群众关注的热点上;第二,要放在社会反映的焦点上;第三,要放在全局工作的难点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关注民生时,要求做到“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五有”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我们能不能运用监督手段,一年搞“一有”呢?这是弱势群体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所以大家要争地位,争价值,首先要争作为。

  2.人大形象之要在于团队。为确保人大工作顺利开展,要努力塑造人大形象,展示人大风采。人大的形象在于团队建设。人大常委会及整个人大机关,要给社会一个好的形象。现在人大形象是可以的,起码人大是廉洁的,是和谐的。但有一种错觉,好像人大不怎么搞实事,尽搞些形式。需要指出的,人大的形式就是程序,人大的实事就是议事。面对这种工作特点,我们提倡,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包括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要塑造这样一个团队:第一,人大是一个务实的团队;第二,人大是一个为民的团队;第三,人大是一个守法的团队;第四,人大是一个清廉的团队。不管现在是不是这些团队,我们都应该向这“四个团队”努力。

  3.人大基础之要在于代表。实践证明,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人大工作的发展看代表,人大工作的潜力也要看代表。在代表工作上,大家要多作些工作,多下些功夫。围绕代表工作,要做到四点:代表资格把关要严一点。尽管现在不是代表资格审查的时候,但这个理念要有,不能把代表当作一种奖励,当作招商引资的一种鼓励。常德市一万人有一个市代表,十万人有一个省代表,一百万人才有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既然是这个比例,那么对这样的人,我们要严格把关。代表的活动要实一点,代表的学习要多一点,代表的议事要真一点。要提倡代表讲真话,讲老百姓的话。代表真讲话了,人大的议政水平也就高了,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就好了。

  4.人大机关之要在于和谐。作为人大常委会主任来讲,要围绕人大机关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工作环境的建设,想些办法,做些工作。对于在人大工作的同志,我们领导集体应当为了这些同志的权利、利益,该做的要做,该说的要说,要坚持做到 “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对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我提三点希望:

  第一,要有一股气。首先要有朝气,再是要有正气,更重要的要有骨气。为什么首先讲要有朝气呢?不要认为一到人大后“就是老了,就是闲了,就是玩了”,如果人大常委会主任自己认为是来养老的,那些副主任及人大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从何而来?必然也会暮气沉沉。要做到越是年纪大了,越是要把工作干好。

  第二,要有一个度。要有一点硬度。人大工作不是说硬不得软不得,我是说法律是硬的,要强调它的尊严。要有一点深度。我们看问题或思考问题还是要多一点学习,多一点钻研。要注意适度。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把握,领导就是要善于把握这个度。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要把握好。人大议事每人只有一票,人大常委会主任虽然也只有一票,但主任的影响是要大一些的。常委会主任作为常委会主持人,有些时候该坚持的要坚持,该把住关的要把关,这是一种责任。

  第三,要有一点劲。大家都是从党委、政府过来的,要继续发扬在党委、政府工作的热情与干劲。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活动的开展,每年搞三次:年初搞一次务虚,大家对人大工作提些想法与建议;年中搞一次考察,年底搞一次交流。俗话说:同船过渡,五百年所修。我们在一起工作,这是缘分。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一起努力,共同营造和谐奋进的人大工作氛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