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鼎城>详细内容

遵义,你好!

发布时间:2019-05-30 信息来源:人大常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暮春五月,我随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到贵州遵义接受了红色教育培训。这是我的第一次遵义之行,也是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第一次红色之行。四天时间,我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走进栩栩如生的往昔,感受到了革命年代滚烫的温度和岁月如歌的场景,那景、那情、那些人,让我重温了初心,点燃了激情,催生了干事创业的无限正能量。

启程的那天,天气微凉,常德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好心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展露着期待的神情,老友相聚,好不热闹。一路上,大家讲述历史、高唱红歌,怀着对伟人无比诚挚的敬意,伴随着逐渐递减的里程数字,慢慢走进此次我们教育培训的红色圣地—遵义。

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红色教育培训选择遵义,意义非凡。

抵达的那天,天朗气清,没有阳光的灼热,也没有冷风的寒凉,遵义有着十分适宜的好天气。从迎宾大道驱车深入,我们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整个城市虽不摩登现代,却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由于地势崎岖,建筑大多围山而造,街道起伏转折,角角落落都萦绕着一种传统古老的气息。我们穿着统一的靛蓝色红军服,穿梭在大街小巷,偶尔也会遇到另一群“红军”队伍,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为同样的红色情怀相遇在遵义的街道,彼此相视一笑,顿感亲切。那场景让我觉得,我们仿佛是不小心走进了哪部军旅片的拍摄现场,又仿佛是瞬间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伟大年代,亦真亦假,十分奇妙。

遵义会议会址是我们第一站去的地方。那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洋楼,楼房坐北朝南,楼层四面有柱廊。我站在会址前,许久地仰望着那用灰砖砌成的两层楼房,觉得画面是那样的熟悉,似曾相识。原来是曾经无数次在课本里、在报刊里、在荧屏里见到过,如今,我有幸亲临其境,亲身来到毛主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感悟当年的情景和氛围,这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红军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庄严肃穆,正面是在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碑上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在这里,全体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我们一起聆听“红军菩萨”、“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烈士”的故事,用祭红、唱红、颂红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先烈丰功伟绩。在长征组诗的缓缓朗诵声中,缅怀先烈祭红仪式拉开序幕。党员同志手持党旗和国旗庄重入场,在场全体人员一齐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体党员同志依次上前敬献花篮,向红军烈士默哀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深切的哀思与敬意。

我被这场景深深震撼,心中溢满了苦涩与感动。信念、战火、鲜血、牺牲,第一次,我如此直接而强烈的感受到历史的残酷。我看见许多老干部背过身擦拭眼角,每个人的眼眶都湿润了。我看见他们注目着烈士碑的神情是那样肃穆,我听见他们奏唱国歌的声音是那样嘹亮。我看见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一刻永远铭记,同样也包括我。在未来数不尽的日子里,忆起此时此刻,我的心依旧颤抖。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这也是我们的第三站。陈列馆里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将领图片,一个个浴血奋战的浮雕,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一不让我印象深刻。展现在眼前的革命先烈艰苦的生存环境,血与火的战争场景,让我感慨万千。我深知如今的和平时代来之不易,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牺牲和无私付出,也就没有我们生活在新时代里的平安喜乐。

之后,我们还去了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的娄山关,去了点亮中国革命胜利的马灯—苟坝会议旧址,去了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评说“能找到乡愁”的美丽花茂村。我们沿着历史的痕迹,一一抚摸着它的伤疤,也抚摸着它的勋章,眼中看到的是一个个伟岸英姿,耳中听到的是一声声坚定呐喊,这一切都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支撑着我们。

四天的时间,还不够让我完全读懂遵义。但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铭记在心。抚摸着时代的丰碑,追寻着先人的足迹,我暗暗坚定,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同样不惧未来、砥砺前行。

返程的那天,遵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气微凉,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如此炙热。

作者/张冰 编辑/徐万 审核/周跃华

区人大新闻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