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人大:多方联动跟踪督办代表建议
津市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共形成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59件,于2月底召交办,3个月时间过去,代表建议究竟办得如何?近期,津市市人大常委会在督办工作上下足功夫,着力推动代表建议办理高质量。
给力“督”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选定了《关于治理津市市第二小学双济校区周边环境的建议》《关于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等9件重点督办建议,由主任会议成领衔督办、委室对口督办、代表全程督办,以点带面增强建议办理实效。5-6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正才等主任会议成员分别带领各委室同志,邀请建议提出的代表共同参与,先后深入二完小双济校区等现场,及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住保中心等部门单位,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现场办公,详细了解建议办理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征收拆迁、联合执法等方面问题,有力推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姜正才带队深入市第二小学双济校区督办现场
借力“督”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与市人民检察院建立了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并制定了实施办法,明确定期通报工作情况。6月8日,召开了今年第一次工作联席会,会议讨论了下一阶段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的方向,即要做好“三个结合”:与检察机关开展的专项监督活动相结合、与市委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群众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相结合。会上初步选定国有资产管理、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等方面代表建议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办理的重点。通过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凝聚了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合力。
联席会现场
联合“督”
为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6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联工委联合政府督察室,组成3个督办小组,到每个建议办理部门单位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台账,全面了解了每一件建议办理进展情况。同时,对相关办理单位的办理工作逐个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改进的措施,督促各承办单位在办理的过程中要主动征求代表建议、沟通工作举措、反馈办理进度,切实办好代表建议,让代表满意。
作者:黄雅珣
编辑:倪落兴
审核:刘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