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临澧>详细内容

善做善成追梦人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沈昌健培育出油菜新品种

发布时间:2020-08-25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8月24日,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村民沈昌健早早地在油菜示范基地忙活,组织人手翻耕土地,准备在9月份大面积播种油菜“沈杂油1号”。这是不久前经国家农业农村部审定登记的新品种,要比对比油菜品种高产10%以上。

实现这个梦,沈昌健和他父亲沈克泉花了40多年。1978年,沈克泉在贵州深山养蜂时,意外发现几株根部生了许多分支的奇特野生油菜。一般油菜花期为3至5月份,可该油菜到7月份还花开正盛。沈克泉从此钻研油菜培育技术,试图解决乡亲们“吃油难”。

然而,沈克泉是个农民,无资金、无技术。为了支持父亲圆梦,沈昌健卖掉全家赖以谋生的客运中巴车,也走上油菜科研之路。沈昌健和父亲一起育种,记录数据,给油菜贴标签。凭借肉眼观察、反复实验。

“一切都是用土办法,但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回忆起科研道路,沈昌健说,开花季节,套袋、顶着烈日授粉、冒雨搭隔离棚;收获季节,每株油菜上的几十个分枝,需要一个个地分开脱粒,边脱粒边记录数据。没日没夜地,都在油菜地里。

沈昌健说,搞油菜科研,好比唐僧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道难关都有失败的可能。而最艰难的还是缺少经费。2009年,父亲沈克泉去世时,家里负债28万元。沈昌健继承遗愿继续搞油菜科研。为节约开销,在酒席上收集烟壳纸用于制作标签,上山砍毛竹制作篱笆隔离栏。聘不起人手,便将妻子和老母亲请到田间地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沈昌健培育出的“沈杂油1号”成为杂交油菜品种中的佼佼者。它产量高,增产优势明显,试验亩产最高达235.5公斤,并且抗倒伏,适宜机播机收。同时,“沈杂油1号”菜籽油品质好,具有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双低”特点。

今年6月,“沈杂油1号”通过了国家农业农村部品种审定,沈昌健拿到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据悉,农民研究培育出的杂交油菜种子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审定通过,进行备案登记,在国内尚属首例。

“希望能尽快推广新品种,将其转化成生产力,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贡献。”沈昌健说,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该有所作为,时刻为民谋福祉。他将快马扬鞭,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争取有更多更优的油菜品种通过国家备案登记,推向市场。

值得期待的是,2016年,沈昌健研发的杂交油菜种子,有43.8克由神舟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后随飞船返回。目前,这批太空油菜种子由沈昌健种入田间,已开始了试验。每到春天油菜花开的时节,沈昌健的太空油菜基地色彩缤纷,游人如织。“相信不久的将来,新的油菜品种,不但高产、优质,可食用,而且具有观赏价值!”沈昌健充满信心地说。(作者:陈文平;编辑:朱菲;审核:黄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