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辈子做群众的贴心人”
——记常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方业驰
每一天,只要是不出门,常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临澧县福船村党总支书记方业驰都会拖着残疾十几年的病腿,在村里到处转,有事解决问题,没事上乡亲们的门,听听民情民意。几十年来,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方业驰是临澧“最老村官”,今年68岁“高龄”的他,任村组干部51年,仅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就达38年;他因积劳成疾,身患重症,落下终身残疾,但仍拖着病躯,不忘初心,躬耕在农村一线;他是一名爱民恤民的代表,用忠诚和坚守成为群众心目中的代言人,为群众奔走,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他曾被《光明日报》誉为“活焦裕禄”,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类奖励和表彰,还被常德市委宣传部请上“常德故事百姓讲”讲坛,事迹广为传颂。
五十余载,将群众带上新福船
福船村村名,经历了从履船、到复船,再到如今幸福之船的变化,变化背后,是方业驰历经五十余载,带领群众不断走上发展新征程的动人故事。
福船村紧临澧水,水患突出,田少地稀,历史上曾十年九灾,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水患严重,福船村曾被无奈地唤为“履船”,意思是船到此处都没有打转身的可能,无奈之外,还有心酸。后来,大家嫌这个名字不吉利,又将其改为“复船”。
复船的复兴之路,正是从方业驰开始。1968年,17岁的方业驰当上复船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他带领乡亲们没日没夜在河边开荒造田。当年,生产队增产粮食3万多斤,年底家家户户都分稻谷,彻底告别了吃粮难的历史。
从这开始,方业驰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全面改善村里的面貌。1980年,凶猛的澧水让全村100多户人家房倒屋塌,一贫如洗,村民迫切需要一个能人改变持续多年的穷困状态。1981年,方业驰在大家的期盼中走马上任,担任村支书。
经过认真思索,方业驰认定,复船要翻身,首要的是改善基础设施,破解水患之困。此后,在外跑项目、争资金成为常事。在他的努力下,复船村获得国家投资800多万元,他带领村民完成了筑堤建垸、土地整理、移民建村3件大事,一个贫穷村逐渐变了模样: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依山而立;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机耕道四通八达;方方正正的高产农田周围环绕着星罗棋布的水泥自流灌溉沟渠;清澈的自来水接进家家户户。
大家安居了,如何才能乐业呢?他想到了招商引资。随着投资2000多万元,集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复船农庄和全县首家出口烟花企业的落户,复船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两栖农民”。
在带领乡亲们奔致富的路上,方业驰差点把命搭进去。1996年10月的一个早晨,他帮村民到县城办事,被一台大货车撞飞,当场不省人事,经过抢救,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出院以后,虽然腿伤难忍,他仍然没有停止脚步,来回奔波,日夜劳碌。让方业驰没有想到的是,积劳成疾,终于出了“大事”。2005年,他左腿突然疼痛难忍,到大医院一检查,骨巨细胞瘤,说白了,就是癌症!在家人的极力劝阻下,方业驰只得做了关节置换手术。
多年努力,换来一身病痛,虽然行动不再方便,但方业驰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止。特别是全县合乡并村后,复船村再次被更名为福船村,方业驰已65岁“高龄”,虽是病残之躯,他却仍然像一个精神抖擞、精力旺盛的船长,驾驶着这艘幸福之船,带领乡亲们驶上更美好的航程。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他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既有新的思考,也有新的作为。
近几年来,福船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为突破口,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合作社+村民”“村民+专家顾问团”,走“支部领办、土地入股、抱团经营、二次分红”的路子,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初秋时节,走进福船村,乡村振兴培训课堂,场场爆满;土地入股经营合作社,参与者热情高涨;农业理论精湛的资深专家顾问团与村民亲密牵手,创建了高新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除了田园风光,还能感受到当地党员干部在方业驰的带领下,身上迸发出的激情和干劲。
无私奉献,乐做群众代言人
“人民代表履职必须以法律为根本、以政策为依据、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民代言,是代表本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更是社会的需要。”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方业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福船村白虎片七组村民肖丰林在附近一家砖厂做窑货装卸工。2018年6月12日下午2时许,肖丰林在劳动中突然倒地死亡。事发后,他的家人、亲戚朋友和本地村民一下炸了锅。眼看冲突就要发生,做为一名人大代表、又是村总支书记,方业驰赶紧稳控住局面。他和村干部轮番作死者亲属的思想工作,面对冲动语言的伤害,始终保持冷静,一天下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心,终于说服死者家属先在殡仪馆办理丧事。一场剑拔弩张,随时可能演变为极端冲突的矛盾就这样化解了。处理完死者后事,方业驰认真翻阅相关法律条文,同时咨询县司法局专家和律师对事故的分析,做到调处矛盾时心中有底。第二天,在赔偿谈判协商中,争吵激烈异常,谈判陷入僵局。为解决问题,方业驰约了厂方所在青山村书记吴桂庭单独协商,通报双方情况、分析事故责任和法律规定后,他提出赔偿七十万元、上下浮动不超过两万元的意见。意见宣布后,终于得到双方认可,在方业驰的督促下,厂方在24小时内将赔偿全部兑了现。事情圆满善后,死者亲人动情地对方业驰说:“群众就需要你这样的代表为我们百姓排忧解难”。
福船村由3个村合并而来,在方业驰的带领下,很快实现了群众合心、干部合作、工作合心。并村之始,并进来的村带来了280多万元的村级债务。方业驰认真开展“三资”清理,积极招商争资、节支截流,全面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两年累计化解债务100多万元。并村后,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合进来的村群众普遍反映,基础设施条件没有跟上。为顺应群众意愿,方业驰全面推进环境改善。他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积小钱办大事,完成投资200多万元,修建和改造公路6300多米,疏洗主排洪沟渠3300多米,新建、清淤、硬化堰塘10口,疏洗灌溉渠10000余米,修复灌溉电排1座,完成庭院建设50多户,实施荒山造林200亩。突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新增改厕农户150户,实施水面、生态改良,争取防洪大堤排洪闸改造、400米大堤加固护砌、农网改造项目。基础设施条件的持续改善,让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农村中赈酒敛财、打牌赌博等一些不良风气兴起,群众意见很大。为扭转村风、净化民风,方业驰号召大家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守法知礼,在村里开展“六好”村民评选及“红黑榜”公示,表彰好人好事,鞭鞑不良现象。与此同时,建起了文化体育广场和老人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乐园、农家书屋,营造文明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村风民风好转,福船村也因此成功申报省文明创建村。用心、用情,当好芝麻官,方业驰受到了群众的普遍爱戴。
深入调研,履职尽责显担当
方业驰是个闲不住的人,带领乡亲们谋发展如此,为民代言、为民解忧如此,拖着病腿搞调研,听民意,访民情,深入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如此。
当选代表以来,虽然村里事务繁杂,他坚持定好位、统筹兼顾,保持充分的精力和时间参加各种代表活动。虽然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他对大会期间的活动或闭会后人大组织的各种活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履职,从未懈怠。
不断的学习是更好履职的基础。当选为市第七届人民代表以后,方业驰不断学习充电,通读了《宪法》、《代表法》;学习了《监督法》、《刑法》、《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十多部法律法规。此外,还积极参加县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厦门大学、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等多次培训学习。
学习让方业驰的底气更足,也让他扎根一线、深入调研有了更强的动力。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他在历年市人大全会上领衔提出和参与提出了《关于打击非法电捕鱼保护水生态的议案》、《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议案》、《关于振兴我市油茶产业的议案》、《关于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议案》等7件议案,每一件议案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特别是他领衔提出的《关于打击非法电捕鱼保护水生态的议案》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积极办理,通过联合执法、依法严打,收缴了大量电捕鱼设备,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依法处理,使全市电捕鱼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每年市人大全会期间,方业驰都格外珍惜发言机会,准备起来也特别“较真”,一般从会前一个月起就精心确定选题,整理发言内容。关于秸秆燃烧,他提出不能光从禁烧着手,而应该堵疏结合,为秸秆寻找出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建议政府拿出方案,统一回收、统一处理,市政府为此拨出专款用于秸秆回收处理,对收割机进行技术性改造,大大降低了秸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他提出严格申报、审批,规范农村建房的建议,得到市领导高度重视。
在人大会闭会期间,方业驰不顾病痛,积极参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评议调查、专题调研和视察,除在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检查请过一次假,无一起缺席情况。2018年,在审议环保部门工作时,他提出了污水随意排放流入澧水河,造成澧水河4000米河段污染的问题。2018年11月份,环保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污水治理,建起专门的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池等设施设备,结合澧水大堤的修复,全面解决了相关污染问题。
改变村里“一穷二白”的面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民代言、为民解忧,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病痛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在基层干了五十多年的方业驰,心中永远都有个大大的“民”字。接受采访时,他告诉笔者:“我今年快七十了,可以说是在村里干了一辈子,只要能干得动,我愿意一辈子都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如果到了干不动的那一天,我希望群众还会念叨,有个叫方业驰的人,还是为我们做了些好事。如此,我就心满意足了。”听到这里,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作者 林宜成 编辑 朱菲 审核 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