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健康快乐随行相伴
“人民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石门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持续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普及乡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传授健康生活技能,加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切实让农民“快乐一路相伴,健康一路随行”。
坚持有的放矢,做实健康保障体系。通过广泛征求县乡人大代表、当地百姓、就医患者建议意见,多措并举,有的放矢制定“农民健康行”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力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乡村卫生服务转型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建设。进一步巩固村级卫生室建设,全面配齐配强乡村医生,着力改善农村居民就医环境。坚持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卫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质量核查和动态管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实农民健康保障体系。
增强宣教实效,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结合义诊活动,设立宣传展台、展板,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向社会公众普及健康科学知识,讲解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方式、介绍健康生活技巧,传递健康责任意识。近年来,县健康教育所向各乡镇卫生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宣传册模板12种,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印刷宣传资料均不少于5万份。乡镇卫生院还借助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机会,积极开展针对农村病人的健康生活建议、控烟宣讲等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同时,认真组织新闻宣传报道,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2500小时,让乡镇农民及时获取各种健康知识信息,重点推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关心关爱农民健康的良好氛围。
夯实村卫基础,配优健康就医环境。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近1100多万元 ,专项用于村卫生室建设,建成了标准化村卫生室296个。为健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从2016年开始,县政府委托大专院校培养农村医学本土化学员达160多人。通过返聘、县直单位派驻、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异地安置等措施,解决了74个村卫生室人才缺乏问题,确保了“一村一医”全部落实到位,全面配齐配强了乡村医生,有力改善了农村居民就医环境。
依托活动载体,创设健康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世界结核病日”、“全国预防接种日”、“世界无烟日”、“碘缺乏病宣传日”、“全国高血压日”、“全国精神卫生日”、职业病防治周、“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各种机会,由新组建的县医疗集团牵头单位组织,县直医疗单位按照医疗集团分区参加各乡镇、街道开展公众健康咨询、义诊活动。由乡镇卫生院准备现场、横幅、药物等,将医疗服务送到农民的家门口,既优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加快乡村卫生服务转型发展,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又使农民健康行活动落到了实处。如通过全县义诊检查,筛查出了35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由衷感谢“让我们重见了光明!”
关爱敬重老年,打造健康长寿之乡。借助每年老龄活动月,县“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都着力开展石门“长寿之乡”的创建活动,在全县大力开展“双星”“三十佳”表彰评奖,借用各种医疗服务慰问百岁老人。通过精心组织推荐,综合考核评审,对10名 “健康长寿之星”、10名“敬老孝老之星”、2名“十佳老年保健知识义务宣传员” 、5家“十佳养老机构” 、3家“十佳居家养老社区”授予荣誉称号并授牌颁奖。既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又切实保障了老年农民健康,为建设“健康石门”作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