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石门>详细内容

进一步支持红色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21 信息来源:石门县人大常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石门县人大代表  邱  丽 张明权

 

石门县磨市镇革命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将军之乡”“红色故里”的美誉,从近代追溯到现在共有覃添顺、王尔琢、陈振亚、郑洞国、郑国、邵华、郑家概七名将军出生于此。同时,磨市镇还是红二、六方面军的长征集结出发地。1928年8月,贺龙率领工农革命军支援石门南乡起义,筹建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就设在磨岗隘的万寿宫。

早在2013年,位于三圣乡刘家峪村的黄鳌烈士墓、曾庆宣烈士墓,被县委宣传部批准为红色教育基地,三圣庙村“等在桑树边”等红色感人故事,石门县第一个农民运动会举办地——两河村,都值得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传承。

位于维新镇的贺龙和肖克领导的红二、六兵团会师休整扩红遗址,都是值得我们发掘传承的红色革命精神。

目前,王尔琢烈士故居、陈振亚烈士故居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缺乏保护,内部设施简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硬化未达标。我县其他几处红色教育基地,配套建设任务非常大。   

建议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将磨市、壶瓶山、三圣、维新一并纳入红色文化走廊规划,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和红色旅游相融合,形成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示范片区。加大红色文化发掘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实施,加强文旅融合,逐步打造“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等多种发展模式,带动全县现代农业、茶产业、蜂产业等产业全面发展,打造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衍生产品,与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加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和红色旅游开发投资,加大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力度。对红色教育基地该建则建、该修则修,应保尽保,确保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不再受损、达标晋级、永续利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