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四个一”建设 推行“一体化”服务
——关于我县快递、物流、商贸建设的思考
黄波先
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融合是市场经济孕育出来的一种新业态,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电商物流发展力度,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连续五年获评“全省电商扶贫优秀县”。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发展现状
物流配送基本履盖。建立了1600平米的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现有申通、圆通、韵达3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县域配送中心、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和社区门店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全县现建有18个镇级站点、267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站和35家社区门店,连续四年来实现一天一频次直配,上下行快件均可在48小时内配送到站点,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快速通道。
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各镇村级站点和社区门店具备代购代销、助农取款、便民缴费、快递收发及农产品上行等功能,引入了“多多买菜”“盒马集市”社区电商平台,自建了“申鲜农业”社区电商平台等,基本满足我县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内循环体系。
电商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电商企业和个体户4773家,就业3万余人。涌现出了曾宏杰、伍学峰等一大批电商创业村级站点典型,培育了湖南湘佳、大湘正食、申鲜农业、石门味道等92家本土电商企业,其中省级认定23家,省级示范企业2家,数字商务企业1家,市级示范企业4家,市级重点培育项目3个,跨境电
商企业6家。
主要瓶颈
产业集群缓慢。电商、金融、快递物流、供销等资源集聚效应还未有效发挥,真正辐射力强、带动示范效果明显的电商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电子商务应用升级的初级阶段,资源信息难以共享、更新缓慢。
功能配套滞后。在技术支持、品控管理、品牌推广等配套服务还不到位,仓储、分拣、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发展滞后,现有场地和设备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生鲜产品运力显著不足,急需在西北山区建立二级仓储、配送中心。
快递行业统仓共配缺失。快递企业各自独立,协调性差,线长、面广、运输成本高,都在艰难维持。
惠民政策
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函[2022]143号)提出:升级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县域快递物流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升公共寄递物流服务能力,争取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流通发【2021】99号)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康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长。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具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年均新增农村网商(店)100万家,培育30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市场地市 级覆盖率从40%提高到60%。”
常德市制定了《关于整体推进“消薄攻坚、引领提升”八大行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常办发【2022】2号),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和县级电商物流中心,畅通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搭建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培育重点电商企业,打造网销“一县一品”。
石门县印发了《石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升级版)实施方案》(石政办函【2021】35号),对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明确提出了仓储物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全自动集中分拣和统仓共配的要求。
发展路径
夯实“四个一”建设,升级打造县域三级物流、商贸配送体系。
一是升级改造县级快递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一个。为进一步解决全县整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源分散、成本过高、信息化水平滞后等难题,升级改造县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合理配置仓储、分拣、驳载、停车等功能区域,规划使用面积4800平米和仓储面积4000平米,整合入驻申通、圆通、韵达、百世极兔、中通、邮政、顺风、京东等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共享专业物流设备资源,配备专业的包裹分拣、运输、数据统计等物流设备,建设一条150米长的智能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每小时分拣量达到7000—12000件,实现包裹统一混扫、统一分拣、统一数据、统一配送,节约人力成本、运力成本以及配送成本30%以上。
二是升级改造县级商贸服务中心一个。升级改造约2000㎡商贸服务中心,包含数据中心、产品展销中心、直播基地、电教室、企业入驻办公室、运营办公室、摄影室、会议室、个人孵化办公室、直播实训基地等功能区域。整合美团优选、多多买菜、逃淘菜菜、兴盛优选及连锁代理等电商企业入驻办公。通过活动组织、企业孵化、电商培训、店铺运营指导等电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带动全县整体电商创业氛围,促进县内电商企业发展。
三是升级改造镇村电商公共服务站点一批。在原285个镇村站点建设的基础上,新建招募20个公共服务站点,全县镇村站点建设数量达到305个镇村配送点,形成了以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为基础,乡镇级物流中转站为承接,村级物流点为末梢的三级双向物流配送体系,编织了辐射全县电商公共服务站点的物流配送网,站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服务全覆盖。
四是孵化新型城乡物流商贸配送企业一家。孵化一家有实力物流商贸配送企业,聚焦打造“快递+物流+商贸”驿站,优化组合原有乡镇代理点、加盟点、镇村电商站点。通过优化配送线路,配送人员整合、数据整合、车辆整合,打通“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环节,实现乡(镇)、村级物流、商贸资源整合,提高效率,降低上行、下行物流快递成本。
推行“一体化”服务,实行“统仓共配”,提供全流程全产业链服务。
一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搭建我县农村快递物流商贸服务体系解决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乡镇级物流中转站配送时效和村级物流点配送时效都可提升为每日一次,下行配送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不低于30%;上行配送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幅不低于30%。同时,通过智慧物流系统及自动分拣设备的使用,多家快递企业可实现包裹混扫,大幅提高分拣效率。
二是系统管理,科学运营。进一步规范仓库进、出、存作业程序,加强对仓库的管理,指导和规范仓库人员日常作业行为,以高效率的周转为目标,解决商品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衡带来的浪费,降低运输成本,形成高效的点对点配送服务,更好地实现“统仓共配”功能。
三是增值服务,辐射带动。依托县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升级改造商贸服务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中心),面向全县有志于从事电商创就业个体或小微企业,提供多类目、多品牌、多元化产品供应和电商运营服务。打造以农产品供应链为基础,电商培训孵化为提升,物流仓储配送为翅膀的全流程、全产业链电商服务,带动大众创业就业。
着力“三提升”工作,催生农村快递、物流、商贸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是深化整合,提升“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服务。在完成县级物流、快递企业整合的同时,强化乡(镇)、村级物流中转站点整合,盘活全县物流体系服务一张网,确保配送时效、降低配送价格,让电商发展红利普惠群众。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技能与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快递、物流分拣、数据采集、增值服务等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规范、高效开展物流配送经营活动。
三是营造氛围,提升电商发展的良好环境。将便民服务、农产品上行、社交电商、社区团购、增值服务等功能与电商公共服务站点嫁接融为一体,进一步提升站长技能、增强电商服务、带动扶贫、增加收益,实现可持续化运营,辐射带动全县电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