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红色文化 建设美好商溪
磨市镇党委书记 杨年国
磨市镇商溪河片区,自古就有“将军故里、革命老区、生态之乡”的美誉。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这里,走出了王尔琢、陈振亚、郑洞国等无数革命烈士和抗日名将,孕育了伟大的红二六军团,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是一块绿色的宝地。在这里,“橘花清香沁鼻,两旁青山如黛”,向阳瀑布、独岩晴雪、五峰插天、荣寺晓钟、三星伴月、寺僧梦蛟、雨坛卧云、百花满峪等“商溪八景”,交错镶嵌在万绿丛中,声名远播。“红色是底蕴,绿色是希望”。在今天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商溪河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赓续红色精神,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2021年12月7日,受常德市委书记曹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振宇委托,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陈华专程前往烈士故居瞻仰和调研。次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了烈士故居保护与利用升级改造等新情况的专题汇报,决定由市委统筹调度指挥,并安排专门经费,加大对陈振亚、王尔琢烈士故居保护力度,进一步挖掘历史素材,讲好先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好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2022年1月14日,王尔琢烈士故居、陈振亚烈士故居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将加快推进商溪红色革命文化基地建设,重点打造西北革命纪念馆、王尔琢故居、陈振亚故居、红二六军团长征集结出发地、洞国学校校史馆的红色文化主题品牌。突出“两故居一校”的红色文化体验中心功能,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军早期高级将领王尔琢,“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井冈山精神;革命烈士陈振亚,一个人、一条腿,以惊人勇气和毅力完成了“一个人的长征”所展现出来的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抗日名将郑洞国,“率部远征印缅,战功卓著”所体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爱国御侮”的抗战精神。
厚植红色基因,着力打造绿色产业惠民“富地”。
2022年4月,常德市委、市政府下文明确,将磨市镇的王官桥村、黄龙岗村、南岳寺村列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重点将该区域4.4公里官石路沿线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片打造,并将两处烈士故居、红二、红六军团集结地、洞国学校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片规划打造。“红色”是推动商溪振兴的核心,“产业”是保障商溪振兴的关键。
我们将结合各村(社区)特征,因地制宜进行前景规划,推出以岩板滩社区、南岳寺村、岩塌村为主的多元化宜农益民生态农业社区、以官庄村为主的生态农旅建设示范村、以王官桥为主的现代红色旅游农业综合示范村、以黄龙岗村为主的现代综合产业和红色旅游村建设目标,打造“商溪·红谷” 高水平乡村振兴示范片。
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壮大优势产业,全面提升700亩茶叶、400亩脐橙、6亩岩蛙养殖等产业规模和品质,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提升种养产业价值。突出第一产业,规划引进8类种植基地和产业类别,不断壮大农产品粗深精加工和休闲观光、研学康养等农旅联动产业,加快推出金钱柳等示范片特色品牌,着重开发建设商溪河流域特色田园综合体,深度融入石门县中部特色农业示范区。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761.49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紧抓示范区玉米大豆等粮食生产任务,加快推进以黄龙岗村为主的1000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传承红色血脉,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发展“胜地”。
“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以红色文旅产业为主导,以“商溪·红谷”红色文旅项目为载体,将磨市镇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石门县全域旅游新名片。
重点围绕生态宜居的要求,从生态美、环境美、视觉美、舒适度高的角度,进一步夯实旅游开发基础。协调拆除通景公路沿线93处违章建筑,整合中央财政和其他财政资金共计1139万元,加快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故居提质改造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打造“一主两副多支线”的骨架式公路交通系统,配套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高质量规划建设红色乡村度假区、绿色生态休闲区、蓝色渫水观光区,推动形成“一心一环多节点”旅游格局。瞄准“农旅融合”,结合“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增添贴近群众、生活的展现形式,加深红色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感悟和教育活动;提升业态融合发展动能,丰富了旅游产品和产业延伸;加强寓教于乐,注重红色旅游参与体验;持续推进人人歌颂红色故事、人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示范区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