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石门>详细内容

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12 信息来源:人大常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工作之余读完《习近平在正定》,感慨良多。由于书中语言朴实,事例生动,读来觉得一气呵成,没有负累,有些部分还反复读了好几遍。习主席做为大国领袖,自始至终却散发着一种平民气息,让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公务员也能感同身受,为之动容。从习主席身上,我们要学的太多,总结起来至少有三点:

一是他的学习精神。之前,我也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主席从青年时期就坚持不懈地读书,在荒凉的陕北高原,他在劳作之余,困苦之时,主要靠书籍慰藉心灵,不仅没有荒废时光,更是强大了内心,确立了理想。乡亲们谈到他最多的就是他爱读书,刚到梁家河,他的行李箱最重,里面全是书。别的知青喜欢串门,他却喜欢一个人读书和思考,老乡们没事就到他的住处一边看他读书,一边找他拉家常,有时看到他鼻头都被煤油灯熏黑了。到正定县任县委书记后,习书记公务繁忙,却仍然坚持学习,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晚上十点多忙完要读到十二点,十二点忙完还要读到凌晨三点。以至于旁人怕他吃不消,不断提醒他要锻炼身体。他读书涉猎广泛、博闻强记,同事小孩随机考他《三国演义》,他也回答如流。他注重传统文化、知行合一,他在办公室贴上“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字幅,门口挂上“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对联,做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座右铭,这些文化理念也一直伴随着他的治国理政思想。

二是他的调查研究精神。书的封面是一张照片,年轻的习书记坐在一张桌子后,前面有位老大娘,后面围满了群众。这是他当年在县城集市上搞问卷调查时的工作照,这张照片当时并没有留存,后来才搜集出来的。为了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常常一个人,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不打招呼就下村了,田间地头,平民百姓,厂房屋舍,都是他的调查对象。这样的微服私访,倾听民意,几人能做到?前不久,习主席在谈到调查研究时说: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这也是他在正定县任职时的工作作风。他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是民意,民意在哪里,在于调查研究。也正是他的调查研究,才找到正定县“高产穷县”的症结,减少征购粮的任务,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让农民增收一年就打了翻身仗。

三是他的实干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习主席的口头禅。在梁家河当村支书的时候,他就一直思考如何干?一贫如洗的梁家河自然环境恶劣,没水没资源,他就想建个淤地坝,把雨水拦住,造出良田,结果遇到思想保守的乡亲不愿干,他便想方设法做工作,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再带着大家搞建设、抓质量,硬是造出了一方良田,延用至今。在正定,他为了招贤纳士,突破陈规出台了《人才九条》,并一条条落实,为正定县的发展引进不少有视野有专长的人才。在改造农村猪圈连茅厕时,他摒弃了运动式的大干快上,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真正做到了“厕所革命”。实干兴邦,习主席从基层一路走来,远离虚火和浮躁,件件抓落实,件件有回应,是为干部作风的典范。

读完《习近平在正定》,深为拥有这样一位“以身许国”的领袖感到自豪,更是从习主席身上看到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也为自己的工作方法找到了很好的借鉴。(作者:戴海蓉 编辑:高进平 审核:马景平 石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