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西斌:心系山城,三十二载倾心为民履职
龙西斌是常德市第二至八届人大代表,石门县第十四至十八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有着30余载履职经历的老代表,他扎根山城石门,几十年如一日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民履职步伐从未停歇。
如果用一组数字来勾勒一位代表的履职足迹,龙西斌代表的数字或许是:7、5、32、16、38。作为连任7届市人大代表和连任5届县人大代表,他32年来倾心为民,足迹踏遍石门西北山区,撰写民情日记50多本,累计提出建议和议案500多个,其中16件获评优秀议案、38件获评优秀建议。
高屋建瓴 为民履职尽责
“龙西斌的议案建议有个很突出的共性,即每一个建议和议案,都是站在人民和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石门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唐艳感慨道。
从担任代表起,龙西斌就确立了为民代言之目标,常用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鞭策自己,把为民代言当作铁肩担道义的窗口。为了当好代表,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工作之余先后学习有关人大代表履职的法律法规,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职责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根据履职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渐渐有了当代表的底气和道义担当的勇气。
为了收集群众意见,他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常德各区县市及其下辖大部分乡镇,写下民情日记50多本,每年至少确定2至3个课题,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将民意带上来,融入建议议案中去,真正做到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他先后领衔提出了关于修建常德诗墙公园、市博物馆、澧县城头山遗址博物馆、关闭石门雄黄矿、安慈、炉慈高速和林夹公路、澧水航道治理等与全市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议和议案,其中16件获评优秀议案、38件获评优秀建议。2021年市人大会议期间,市人大一位领导审理议案时,仔细审阅他所提建议和议案后当即有感而发:“龙西斌提出的这些建议和议案直面民生,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我们人大就需要这样高境界、高水平的‘宏观’代表!”
心系山城 助推县域发展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石门人,龙西斌对家乡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从小他便有个伟大的愿望,要将毕生精力和智慧奉献给石门人民。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他深刻认识到,石门县发展之瓶颈,主要受制于交通。通过多方调研,他认为唯有提高县城连接桃源盘塘和到壶瓶山、乃至南北镇的公路等级,彻底改变石门交通主动脉“全程限速30公里”的落后现状,石门的经济发展才可能提速。于是,在当选人大代表后,他首先提出了修建“安慈”和“宜张”(炉慈)高速公路(现已建成或在建),疏通澧水航道,然后又提出了修建湖北五峰到张家界途径石门壶瓶山和罗坪的“宜五张”和湖北松滋到石门县城的“松石”高速公路(现均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此后,他又提出了十多个关于打通全县交通主动脉的议案建议。
为了掌握调研课题所需的一手资料,他连续十多年夏顶烈日、冬冒严寒,到石门西北各乡镇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多次前往湖北、张家界等地对接当地代表共同呼吁,行程近十万公里。在他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石门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不少干部群众感慨地说,锲而不舍地为改善交通而奔走,龙代表为石门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步履不停 挥洒“夕阳”余热
2017年10月,龙西斌到龄退休,有人劝他少管闲事,退休后就干一件事:“玩!”,他委婉拒绝,他认为:人只要活着,就要做些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退休不褪色,继续发余热。
退休前,他正着手“万里茶道”石门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是习总书记提出概念后,由中俄蒙三国共同发起的一项重大工程。全省进入此工程的仅石门与安化、临湘三县。可此刻他已到了退休年龄,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卸下担子顺理成章。而县领导这时担心他若裸退,申遗工作极有可能会因后继无人而前功尽弃。他知道后便主动表态:只要工作需要,我将不顾身体,不计报酬继续干。领导十分感动,让他继续担负“万里茶道”申遗办副主任工作,他秉着“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一心扑在申遗工作上。
退休5年来,他与县博物馆的同志们一道搞普查,建成了石门茶博馆和壶瓶山红茶坊博物馆。为了充实馆藏文物,他自垫经费十多万元,先后收集有关茶的文物万余件,其中,征集马鞍1227个,木茶箱1668口,茶袋1216条,茶麻袋3115条,铜制茶壶829把,陶瓷茶碗1350个,其他茶博文物4000多件,收集的文物全部交公。为了申遗需要,他多次穿行在茶马古道上,两次昏倒在拍摄现场。通过辛勤努力,促成国家文物局将“壶瓶山古建筑群、水南渡古茶道段、夹山寺”列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其提出的《关于加大石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度的议案》列入市重点建议办理。龙西斌凭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干劲,将足迹深深印在了一心为民的路上,将辛勤的汗水洒在为民谋福祉的事业中。
肩负使命,怀揣民意,龙西斌的履职之路还在继续,他表示:未来,他将继续保持为民初心,收集民声、民意、民智,竭尽所能反映群众呼声,在现代化新石门建设中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