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的油菜花开遍每个乡村—沈昌健
天气晴朗,田野的新种油菜苗,绿油油的焕发出勃勃生机。10月29日,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沈昌健和周边农民一起,种下刚培育出来的油菜种苗。
眼下正是油菜移种季节,浇水、除草、施肥每一道工序不能少。为了了解油菜生长,沈昌健在每个田垄都插了标签,然后用塑料包好。“这是不同的品种,有优质油菜种,也有普通种,将不同油菜种在同样的环境生长成熟,然后再将油菜籽中的成分、出油率等进行对比,培育出更加优质的油菜种子。”沈昌健告诉记者。
说起培育优质油菜,沈昌健抬头望了望对面山坡上,那里埋葬着他的父亲沈克泉。33年前,沈克泉和儿子沈昌健致力于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油菜优质高产技术研究。2009年,沈克泉带着遗憾离开人世,沈昌健就把父亲葬到了离试验田不远的山坡上。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2013年,沈昌健所研究出的杂交油菜获得专家和农业部门的肯定,父子俩共同当选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从那以后,沈昌健继续走研究杂交优质油菜的道路。
三十多年的精心对比、栽培、筛选,沈昌健研究的品种“沈油杂819”表现农艺性状良好、高产、抗病,并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农村观光旅游经济具有较好推广前景。
2016年,沈昌健研究出的16XM864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出油率高、抗倒伏等特性。他想,如果将这些优良的油菜新品种送上太空,经太空失重和宇宙环境多种辐射的磨练,它将会从遗传育种的规律上产生多种深刻的变化,选育出更理想优质的油菜育种新材料和油菜新品种。2017年,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绕地飞行33天后返回地面的48.3克油菜新品种交到沈昌健手中。沈昌健小心翼翼的将油菜种培养到自己的实验田内。当年,油菜花开满山坡,金黄一片。
为了更好研究培育优质油菜,沈昌健在临澧县开发区租了一层楼,将收割后的油菜种进行包装、封存,并放入冰柜进行冷藏处理。“之前,没有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将山洞进行隔离来育种,用塑料袋和木柜分装不同的油菜种质材料。”回想起最初的育种经历沈昌健记忆深刻。如今,沈昌健已经成立专家团队,并且与农业科学院进行合作,研究富硒新型油菜种。
“我现在培育出的油菜,抗倒伏,花期长,产油多,已经推广全国很多地方,江西婺源也有我培育出来的种苗。”沈昌健表示,油菜优质品种必须要形成规模种植,才能显露出效益。周围的农户与合作社合作,形成一套“种植、回收、成油”产业链,农户不再担心油菜籽销售问题。
2018年,沈昌健在临澧县打造了千亩富硒双低高产油菜示范产业园,手把手的教周边油菜种植大户如何播种,如何育苗。有时候,沈昌健还骑着摩托跑到那些种植大户的油菜地里,指导油菜的移栽。如今,沈昌健还把自己周边的荒山都承包了下来,用挖机挖开,雇佣农民帮忙种植油菜苗。
“前些年,乡村农民没有经济来源,传统的种植仅能维持温饱,要发家致富,还得有产业支撑,很多农民不得不去沿海打工。”站在挖机刚挖开的山地,沈昌健和周围农民用锄头搭垅,一边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新型杂交油菜种植,不光能够增产增收,部分农民还能前来打工,每个月收入都有2000多元。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乡村振兴同样需要人才,沈昌健在进行油菜科研的同时,积极履职,为民代言。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沈昌健始终把维护民生、民利、民权作为政治责任,仅2018、2019两年就走访调查群众1000多人次,3大本日记,记录2000多条社情民意,征求意见80多条,提议案和建议16件,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50多个。
在参加全国人大会之前,为了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沈昌健抽出时间深入农村、工厂调研,走访群众,征求和收集他们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他到湖南、湖北的6个县(市),21个乡镇进行调研,征求意见80多条,在此基础上,拟写出了《关于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村脱贫攻坚的建议》等16件建议提交大会。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沈昌健发言时说道:用产业化的模式组织农业生产,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用市场化的眼光培植农业产业,努力打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用工业化的理念壮大农村经济,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用城市化的思维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进一步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他的发言引起了在场的胡春华副总理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我希望通过自己研究出更加优质的油菜,带领农民一起种植致富,让美丽的油菜花开遍每个乡村。”沈昌健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