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教育 心怀责任——曹魏
气派的教学楼与宽阔的操场隔道相望,校园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古典素雅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红花绿树中,满是文化气息。
这里是津市市第一中学。3年前,学校的教学楼还是危房,设施陈旧,校内连一条像样的校道都没有。让这所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是常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津市市第一中学校长曹魏。
11月14日,记者见到曹魏时,他正忙着处理校务,办公桌上整齐地堆放着一摞办公资料,以及为即将召开的人代会准备的调研报告。“人大代表也是‘一岗双责’,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让学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又要发挥代表作用,为民排忧解难。”曹魏说。
用心办教育
津市市第一中学70多年的办学历史曾享誉沅澧。但近些年,因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该校一直处于劣势。
2016年1月,曹魏被任命为津市市第一中学校长。面对学校困境,刚刚40岁的曹魏敢想敢干,提出了“跳出教育抓教育、跳出津市办一中”的开放办学思路,制订了《振兴发展津市一中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补欠账、提质量、培特色、强管理”等重点目标聚力,逐步化解校园破旧、生源外流、运转艰难、教师流失、质量不优等突出问题。
“家长们既然把孩子送到津市一中,我们就要给他们一个最满意的结果。”这是曹魏的承诺。3年来,他吃住在学校,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多次跑部门、找领导,多方筹集资金、争取政策,竭力改善办学条件。短短3年间,学校新建综合教学大楼1幢,改造学生宿舍3幢,改建运动场馆3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报告厅、微机室、阅览室功能齐备,基本实现了办公、教学现代化。
2017年夏天,新教学楼装修期间,曹魏整个月都在现场督工,每晚忙到10点多才回家。为了给学生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他顶住经费压力,硬是给教室、寝室全部装上了空调,宿舍区还配备了电吹风和洗衣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馨。”曹魏说。
硬件上去了,如何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曹魏及时提出民主治校“四化”(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课堂实效化、教室团队化)建设目标,全面规范特长生招录、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工作;推行一线教师“六最”评选,整顿教师违法违规补课等行为;引进教学成效精准诊断大数据系统;鼓励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先后建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5个名师工作室。
“只要有空,曹校长就会到各班听课,掌握教学情况。”在津市一中任教16年的赵立华老师告诉记者,这3年,学校变化很大、发展很快,老师们的精气神也有了很大提升。
近3年高考,津市一中一二本上线率提升近40%。学校先后荣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常德市教学先进单位”等称号。
尽心当代表
2010年,曹魏当选津市市人大代表;2017年当选常德市人大代表。“当代表后,我经历了责任担当意识逐渐清晰强化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当选常德市人大代表后,会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全市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去主动思考、主动谋划。”曹魏感慨道。
2014年,曹魏任职金鱼岭街道办事处时,立足津市市农村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农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引起津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思考。在这一建议的启发下,2015年起,津市市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绿色存折”制度。期间,曹魏走村入户调研、持证视察、参加工作推进座谈会,为完善推广“绿色存折”制度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了“绿色存折”制度在津市落地生根,改变了津市的乡村环境。
作为教育界代表,曹魏关注学生安全、教育发展问题。他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津市车胤中学学生上下学的汤家湖路东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便积极与辖区街道办事处、教育局、住建局等单位沟通对接,引起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将该路段纳入改造范围,不仅拓宽、黑化、亮化该路段,还实施了汤家湖黑臭水体治理,使车胤中学周边环境得到巨大改观。在走访保河堤镇中学、棠华中学时,曹魏发现这两所偏远学校的优秀师资比较匮乏。他积极呼吁,加大城区优秀教师对偏远学校的支教力度。
近些年,他单独或联名提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常德市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议》《关于加强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高空坠物安全隐患管理的建议》等10多条建议,涉及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人代会,我准备围绕‘提升常德市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市高中教育质量’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曹魏认为,服务区是城市的一个窗口,常德在服务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上还有改进空间。另外,新高考改革后,常德要想继续在全省保持教育强市的地位,有必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促进常德高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