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常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十一月中旬,我们在市经委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就我市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过程中,实地察看了德山开发区、汉寿经济开发区、鼎城区灌溪工业园区等三个园区的16家企业,以及德山开发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先后在德山开发区与德山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汉寿经济开发区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在鼎城区灌溪镇政府与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工业园区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近些年来,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投入和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园区雏形基本形成。自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设立以来,各级政府围绕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采取激励政策和措施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的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大多数工业园区编制了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园区功能定位,理清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我市工业强市的基地、招商引资的平台、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
2.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以来,德山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35亿元,区县(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各工业园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各工业园区着力完善服务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德山开发区今年启用了政务服务大厅,目前有十多个主要为工业项目和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设立了办事窗口。汉寿经济开发区的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各工业园区相继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实行项目全程代理制,开展“一站式”审批等服务举措和工作机制,逐步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工业园区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既增强了园区的承载能力,也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3.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德山开发区目前有69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近40家是设立开发区以后引进的,1992年以来的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120亿元。今年1-10月,德山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9亿多元。鼎城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已由成立初的12亿元增加到2007年3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5.5%,上缴税金由321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6160多万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比重达86.2%。特别是灌溪工业园区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5300多人,并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预计2008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32亿元,实现税收7500万元。其它工业园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工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规划不完善。我市工业园区在起步阶段缺乏整体科学规划,存在着先开发建设、后逐步规划的问题,造成园区内功能区划不明确,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多数县开发区采取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不利于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部分园区规划虽经多次修编、完善,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功能定位不科学、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竞争优势不明显。园区企业规模小,整体素质低。在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甚至是“来者不拒”,多数园区引进的项目质量不高,呈现“三多三少”局面,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劳动密集型多、资本技术密集型少,传统产业项目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以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某些产业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企业、产业之间无序、盲目竞争,生产能力无法保障,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德山开发区只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汉寿经济开发区落户的35家企业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6家。石门县的园区经济主要依赖大唐、华电两家发电企业,其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0%,税收占到90%。但由于产业链条短,一旦这两家企业受到影响,石门县的园区经济增长将相当困难。
3.发展环境不宽松。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在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发展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项目审批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项目审批部门多、程序多、前期费用多、耗费时间长。并且各部门的审批权限大多来自于法律法规和相关上级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难度非常大。椐工业园区提供的《新建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图》,一个工业项目签订协议后,一般要经过注册登记、项目审批、规划审批、土地报批与出让、报建、竣工验收等环节的60多个报批许可程序后,方可竣工投产。同时报批报建时涉及的中介服务环节达20个、项目24个。审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极大地影响客商的投资兴趣和耐心。比如土地审批时限最低限度也达六个月之久。德山开发区6月18日在沪洽周上签订的德山物流园项目,至今没能开工。
4.基础配套不适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配套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由于市县政府财力紧张,大多靠政府融资建设,加上目前融资又十分困难,导致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德山开发区今年拟投入3亿元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市财政实际到位资金只有3100万元,严重影响工程建设速度。德山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已近尾声,但由于生活设施配套跟不上,几家意向入园者也只能望而却步。其它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也显得比较滞后,与园区经济发展还很不适应。
5.经济运行不乐观。今年,由于受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影响,我市工业园区企业运行状况不很理想,园区经济增速不快,经济总量难以达到期望值。一是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加上工业用地计划偏紧,征地难度大,一些签约项目要真正落地,困难也较多。二是现有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运转比较困难。虽然政府通过银企洽谈会、实行奖励政策等措施帮助企业融资,但真正落实的贷款不多,效果很不理想,加上产销矛盾突出,很多企业开工不足,难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常德纺织机械厂是德山开发区机电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产值占到行业的62%以上,但今年由于市场需求影响,产品积压严重,企业效益大大折扣,去年1-10月完成销售收入30639万元,实现利润2796万元,今年同期分别只有17201万元、240万元。目前,该企业已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估计到年底,德山开发区将有6家以上规模企业停产。
6.节能减排压力大。我市工业园区大多是一些资源消耗型企业,环保历史欠账较多,部分环保设施效益不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给我市完成省政府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带来了很大压力。鼎城区灌溪工业园由于龙头企业带动,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其污水排放也日益对市城区带来影响,经河伏往沅江排放,对市城区饮用水造成影响,经沾天湖往柳叶湖排放,又严重影响柳叶湖景观水的保护。一时将其纳入市城区污水管网,难度也比较大,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建议
园区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其重要性已成共识。为了促进工业园区建设,壮大园区经济,我们建议:
1.修订完善规划,突出园区特色。各级政府要坚持规划先行,重视园区规划,加快调整、充实、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近期建设重点和中远期建设目标,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定位园区功能,实施产业规划,制定和实施企业入园标准,科学合理地引进项目,引导工业园区以区域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有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整合重组,不断增强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优势。
2.坚持招商引资与盘活存量资产并重,壮大产业集群,增强发展活力。一是要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以现有中小企业为依托,以解决融资难问题为突破口,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二是要整合培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坚持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为方向,以现代产权制度为纽带,以重组整合为手段,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通过巩固发展、承接引进、推动成长等多种方式,强势整合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三是要夯实工业强市基础。加强自然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强、拉动财源建设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项目建设,走深、精、细加工之路,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园区经济发展活力。
3.继续解放思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在激活园区运作机制上做文章。一是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二是要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促发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园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要做好土地储备,解决好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和工业项目落地瓶颈问题。四是要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强工业园区管委会班子建设。把热心园区建设,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调整充实到园区管理岗位,落实一定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完善工业园区考核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以此引导和促进园区建设发展。
2008年11月
(编辑: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