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市审计局于2008年3月至5月对2007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按照“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关注绩效、促进发展”的审计思路,全面审计了2007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延伸审计了推进新型工业化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方面的绩效。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我市围绕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增收节支,较好地完成了市人大批准的本级财政预算。市本级财政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72777万元,为预算的112.6%,增长28%;实现可用财力238356万元,增长29%;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25773万元,为预算的95.4%,增长33%;当年收支相抵结余12583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10975万元,当年净结余1608万元。
审计结果表明,2007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力保障程度提高
2007年,我市克服常德烟厂体制调整、造纸业污染治理等重大因素的影响,实现税收收入12.87亿元,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5%。实现中央转移支付等补助收入7.02亿元,增长14.5%。实现国土出让金收入1.1亿元,增长83%。市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20.9%,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公共支出方向明确,民生政策落实有力
2007年,为落实省政府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目标,财政支出政策调整较大,一般预算支出向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方向倾斜,支出资金6.3亿元,增长44%,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8%。市本级2007年增加的财力保证了多项社保政策调标、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及融资还本付息等重点支出。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财政支持力度较大
2007年市本级财政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6339万元,增长102.8%。支持了通乡通村水泥路、农村改水、新建沼气池和新农村示范片、乡村示范点建设,促进了农村发展。 2007年,城建资金安排15.35亿元,支持了柳叶湖环湖风光带、桃林东路、有德西路、常德大道、樟桥路和皂果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
(四)服务工业重点突出,财政增收后劲加强
2007年,市本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财政总投入4.55亿元(其中:市财政3.95亿元,德山开发区0.6亿元),直接投向德山工业园区建设占85.5%。市本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9亿元,增长22.6%。市本级实现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5.1亿元。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新签约项目30个,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15个。从发展趋势看,市本级新签约项目中有15家当年开工建设,加上当年新投产企业21家和20家到期终止税收优惠政策的原有企业,财政增收的后劲得到明显加强。
(五)各项财政改革深化,财政资金管理加强
加强财政公共投资支出监督,2007年市财政完成评审项目285个,核减支出5.39亿元,市审计局审计重点工程10个,审减投资1.86亿元。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直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已扩大到201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加强财政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审计发现,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市审计局依法进行了审计处理。
(一)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点专项资金支出预算的细化比率偏低。经审计2007年市财政安排的28项重点专项资金,预算20526万元,细化额度13215万元,预留额度7311万元,没有细化到明细项目单位的占预算安排的35.6%。
2、部分预算收入未纳入财政基金预算管理。2007年,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育林基金、新菜地基金等政府性基金收支未纳入财政基金预算管理,年末余额747万元。
3、财政借款余额加大,清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07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暂付款年初余额33915万元,当年借出财政资金13765万元,收回6870万元(其中收回以前年度欠款3134万元),年末的暂付款余额为40810万元,余额增加6895万元。
(二)税费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滞留税款。
武陵地税局办税大厅税收帐户体现已征收的2007年末的税款余额157.7万元,未及时缴入金库。
2、未及时征收税款。
2007年,湖南鸿升置业有限公司向市地税局涉外分局申请减免的2006年度城市房地产税26.5万元,由于该企业属盈利企业,涉外分局未予批准,但至审计时止,仍未缴纳此税款。
3、对房产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
2007年,对房地产企业返还、减免各类税费6831万元,其中:返还税收2285万元(含契税1239万元),直接减免各项规费3839万元,返还土地出让金707万元。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旧城改造和城市发展,但还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有待进一步规范。
4、少数土地出让款未按期清缴。
2006-2007年,市国土局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并成交80宗,其中有5宗土地的受让方未按成交确认书规定的期限及时清缴土地出让款2252.8万元,拖欠宗地数占成交宗地的6.25%,其中:2006年43宗,有4宗未及时清缴1760.8万元(已于2007年6月前缴清);2007年37宗,有1宗未及时清缴492万元。
(三)专项资(基)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转存不到位。截至200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结余12455.6万元,其中:定期存款6567.5万元。按规定只预留2个月支付额度保支付外,其余应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使其保值增值。经审计,少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 4100万元。
2、滞拨专项资金。汉寿县相关单位滞拨太子庙沙洋坪沼气建设奖补资金10万元,滞拨能源服务站网点建设资金5万元;临澧县相关单位滞拨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72.8万元,滞拨农村饮水资金18.5万元;石门县相关单位滞拨公路通畅工程资金216.1万元,滞拨沼气池补助款38.1万元。
3、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方面,石门县将东山峰茶叶基地资金4万元和壶瓶山示范村补贴5万元,挪项用于秀坪园艺场等的项目支出;澧县相关单位将县财政配套的沼气建设专项资金21.3万元,用于弥补单位的经费支出。在市直单位的预算执行中,市环卫处2007年挤占财政拨入的垃圾场封场项目预算资金、垃圾箱清洗消毒维护费、垃圾桶顶绿化项目预算资金等专项经费,用于单位行政支出59.96万元。
(四)其他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发现,个别单位依然存在将单位资金不纳入财务统一核算的问题。市城市道路绿化处2006至2007年以房屋租金和劳务费名义套取财政预算安排的应用于各绿化管理所租房资金15.4万元私自存放和列支,并擅自将2007年5月以前的有关原始凭证销毁;市福彩中心从2006年4月开始,以承包的形式交社会人员进行管理,造成了“中福在线”的私人经营,导致属于福彩中心的收入而归私人支配,截至2007年3月末,共实现收入273万元,实际结余27.88万元。
(五)财政收支结构及资金绩效方面存在的不足
1、财政收入结构不优。2007年,市本级完成财政收入2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上级补助收入7亿元。审计分析,在一般预算收入中,规定有专项用途的教育费附加收入为2.4亿元、城建税收入为7.4亿元,在上级补助收入中,已指定专门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为3.2亿元,三项合计1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4%。基于上述因素,当年市本级可自行统筹安排使用的为11亿元,仅占财政收入的46%。
2、城建资金可用于城建项目的比重偏低。
2007年,城建资金收入15.35亿元,其中:预算收入7.37亿元,融资7.98亿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5.33亿元;城市正常维护支出0.87亿元;还历年城建贷款本息支出4.34亿元;德山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支出1.9亿元;城建单位支出1.5亿元;上解及统筹支出1.11亿元;新农村建设支出0.3亿元。直接用于当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正常维护的支出仅40%。
3、少数农村改水建设项目未按期竣工。为加强新农村建设,2007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农村改水专项资金2000万元,由于少数项目未按期竣工,难以验收合格,致使农村改水预算支出只完成1080万元,少完成预算支出920万元。
4、部分项目投资超计划,加重财政债务负担。本次审计调查了市广电大厦、报业基地、教育服务大楼、军培综合大楼、林木种苗繁育中心、司法教学大楼等建设项目,共超过批复的投资计划5028万元。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上述项目的负债总额预计达4600万元,且大部分没有稳定的还债资金来源,由此将直接或间接加重市财政的债务负担。
5、新型工业化财政投入缺乏比较稳定的经常性来源。近年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工业强市,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经审计,2007年市财政对德山开发区共投入3.29亿元(含2008年2月拨付到位4000万元)。在资金来源上,除财政预算安排1791万元,国库和预算调度2500万元外,其余28614万元来源于城建融资,占当年市财政新增城建融资的48%。一般预算安排的对德山开发区投入比例较低,对于工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6、促进规模企业和高新企业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市本级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德山。随着投入增加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工业企业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增强。2007年,德山开发区年产值大于1000万元的企业已发展到了34家,增长89%。当年新增投产企业21家,其中:年产值大于1亿元的有3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规模企业和高新企业比重不大。2007年末德山开发区共有投产企业194家,其中:规模企业51家,占26%;高新企业19家,占10%。年产值小于1000万元的160家,占82.5%;年产值大于1亿元的仅11家,占5.7%。
三、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
1、支持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德山高新科技园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引进高新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2、规范优惠政策。对现有的税费优惠政策组织清理、统一规范,避免预算收入的跑冒漏滴。
3、整合土地资源。开展土地经营,逐步取消协议转让,全面实行招拍挂,扩大增效空间。
(二)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
1、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细化支出预算。以细化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为重点,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直达项目,遏制挤占挪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2、严格建设项目预算。加强基本建设投资预算管理,防止预算执行单位超计划投资搞机关建设,控制财政债务负担。
(三)进一步改进财政管理
1、加大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力度。确保各个单位严格执行预算。
2、加强财政往来清收。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
3、延伸财政管理职能。建立财政、国土等部门的土地供储协调机制,将土地经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