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8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市审计局于2009年3至5月对2008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审计结果表明:2008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反映出我市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增加,基本财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我市克服了两税合并、中央省取消60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强化征管措施,努力挖潜增收,市本级财政总收入达28.4亿元,较上年增长18.78%,使市本级财政收入总量迈上了新台阶;按同口径计算,市本级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实际为75.58%,比上年增加1.08个百分点,收入质量略有提高。
二是保重点支出增加,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我市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保重点保民生支出增加,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市本级共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8.98亿元,比上年增加6.4亿元,增长28.34%,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保障基金与就业、医疗卫生、农业、环保、教育文化等关系民生的方向倾斜,支出总额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25%,占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52.55%。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了公共财政的阳光。
三是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全市共取得上级财政补助收入87.76亿元(其中:返还性补助4.87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38.5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93%,实际补助到县市区的支出77.75亿元,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多项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了对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的预算管理。第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本级新增加国库集中支付单位11家,扩大了集中支付网上审核范围,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第三,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完善了政府采购管理和服务的十条举措,开展了车辆用品服务定点采购。提高了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审计发现,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还存在一些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操作层面的漏洞,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逐步解决。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08年,我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保运转、保重点、保发展、保民生为目标,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本级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此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欠细化
在编制的2008年预算中,还有电子政务、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和乡镇机关改造经费、购车经费等项目支出5166万元,因审核批复程序在后而未细化到项目单位。
(二)基金收入混作一般预算收入
2008年,市本级共实现地方教育附加16371.4万元,按照规定应作为基金预算管理,而实际转入基金核算的只有5580万元,其余资金作为城市教育费附加纳入一般预算收入核算。
(三)部分预算收入未及时解缴金库
1、2008年,市财政在预算外专户中列收列支散装水泥基金217.55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474.91万元、育林基金239.15万元、新菜地基金293.63万元,在防洪保安资金征集专账和预算外专户中直接列支项目支出110万元,合计1335.24万元,未按规定缴入金库后纳入预算管理。
2、至2008年末,市自来水公司代收的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454.94万元(其中坐支39.72万元)、市城区供电局代征的城市公用附加84.76万元未及时解缴财政。
(四)未及时拨付上级专项资金
至2008年末,市财政未及时拨付上级专项资金14318万元,其中: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230万元、国债拨款1832.95万元、中央政法补助专款及省级配套资金1259.61万元、教育专项资金636.64万元、小型病险水库补助资金1095万元、水利血防项目基建支出921万元、其他专项资金5162.8万元。
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在本次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我们同步实施了对2008年度市本级教育费附加、财源建设资金、就业再就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非税收入征收和管理等情况的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这些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培植地方财源增长,解决民生民本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审计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与使用中的问题
1、2008年,德山地方税务局将教育费附加73.89万元混库作为营业税等税种入库,导致教育费附加收入来源减少。
2、武陵区和德山开发区对2008年度超收的教育费附加1230万元,未及时做出预算调整。
3、部分教育资产闲置。常德汽车机电学校和常德工业学校共有教室72间,其中未作教室使用的有13间;共有实训室77间,其中空置3间;常德工业学校另有科教大楼、实训大楼等一至二楼1800㎡的房产作门面对外出租。目前,上述两所学校还各有一处实训大楼在建,计划总投资1180万元。
(二)财源建设资金使用中的问题
1、投入绩效有待提升。分析近三年财源建设项目资金安排情况,无论是省级下达的指定项目还是市本级预算安排项目,均没有提供投入资金能否产生效益、能产生多大效益的评估结果;资金投入重点不突出,投资项目分散而资金量较少,难以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从企业申报的项目资料反映,有的企业实现税收比投入的财源建设资金还要少,财源培植作用不够明显。
2、存在挤占项目资金现象。抽查桃源县资金拨付情况,2007年省下达给桃源县指定项目的财源建设资金127万元,其中有 20万元在实际安排时被挪项使用,而且,在拨给企业的资金中有10万元被乡镇政府以赞助费名义收走。
(三)就业再就业资金分配和使用中的问题
1、资金分配不及时。2008年省里以指标文形式分三次下拨我市再就业资金17902万元,市财政部门和劳动部门未在上级规定的30日内及时将上述资金分配给县市区。
2、内部监管未到位,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1)抽查发现,市技工学校、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石门县新科电子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将不属于规定培训对象范围的在校学生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对象申报领取培训补贴资金233.2万元。
(2)抽查发现,部分县市区存在将再就业资金用于经办机构和乡镇工作经费,超标准列支零就业家庭成员再就业岗位补助,向乡镇政府等非定点培训机构支付职业培训补贴的情况,导致超范围、超标准使用再就业资金269.93万元,其中:汉寿县130.9万元,石门县70.49万元,武陵区68.54万元。
3、小额贷款担保效益未充分发挥。截止2008年12月末,小额贷款担保的在保对象仅137户594万元,实际担保贷款额只占可提供担保贷款额的33%。
(四)非税收入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未按规定划解,影响市级财政收入。
审计抽查发现,截至2008年末,汉寿县征收的育林基金应缴市级分成收入24.86万元,实际上缴14万元,欠缴市级分成收入10.86万元;石门县征收的育林基金应缴市级分成收入44.2万元,因市县两级其他资金结算不及时,该县实际未及时向市财政上缴育林基金市级分成收入。
2、专项基金用于项目发展的偏少。
抽查发现,育林基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排污费、散装水泥基金等专项基金用于项目的较少,大部分用于管理机构的工作经费。如:2008年市本级共征收排污费988.17万元,实际安排环保项目资金298万元,拨付给市环保局及下属单位作为工作经费使用587.04万元。
3、非税票据的领用和监管不够到位。
(1)向非供票单位发放非税票据。2006年3月以来,市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向不属于我市非税票据领用范围的常德力源医学检验中心和长沙市机械技工学校(常德浦沅职业中专)发放购领证,并已向其发放非税票据14.54万份。
(2)部分市属单位未按收入级次或财务隶属关系购领非税票据,收取的非税收入未纳入市级预算管理。审计调查发现: 2006年以来,市规划局武陵分局和市国土局武陵分局分别向武陵区非税局申领非税票据,收取规费177.75万元和罚没收入98.66万元,缴入区非税汇缴结算户后予以返还,取得的收入未纳入市本级预算管理。
三、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情况
2008年,市审计局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出发点,以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为落脚点,以揭露问题、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县市区财政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等的审计及审计调查,并对78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一)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情况
2008年,市审计局对临澧县、澧县、石门县、安乡县和鼎城区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探索财政管理新机制、消赤减债及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提出了审计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欠优,可用财力自给率偏低,财政平衡能力较为脆弱。
二是财政决算体现的一般预算收入不够真实,预算编制欠科学、规范,预算执行不到位。
三是财源增长缺乏后劲。
四是政府债务包袱较重,偿债压力逐年加大。
五是地方支持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税费减免政策欠合规,专项配套资金未全额到位等。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情况
2008年,对全市8个县市区和2个管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方补偿方案设计不够合理,病人个人自付费用比率偏高,影响参合农民的受益度和受益面。
二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收费行为不规范。抽查全市16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和36家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加价情况发现,平均药品综合加成率为21.38%和57.95%,均超过了15%的规定标准,加重了基金和参合农民的负担。
三是报销程序不规范,超范围超标准报销医药费,少数参合人员虚报冒领侵占基金。
四是部分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违规罚款等31.25万元。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励农民连续参合,各级财政试行“先预拨,后结算”以保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实施医疗专家团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基金监督管理体系等审计建议。
(三)血防资金专项审计情况
对全市2005至2007年血防资金专项审计发现,部分林业、水利血防工程血防效益不明显;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不足7678.24万元;部分项目资金未及时拨付给项目建设单位;血防物资领用及拨付手续不完备,个别血防站违规变卖灭螺药物;部分县市区的血防单位挤占挪用血防专项资金27.21万元等问题。审计提出了整合血防机构和资金,将血防灭螺与农田水利、改水改厕、沼气工程等相结合,实现成片治理,加强血防资金和物资监管,抓好对违规问题清理整改等建议。
(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审计情况
为贯彻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化解政策的落实,市审计局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对我市9个县市区和3个管理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进行了审计核实。审计认定全市“普九”债务为45684.80 万元,为国家对我市普九债务化解额度的认定发挥了鉴定作用。
(五)赈灾款物审计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我市截至2008年7月18日募集“5.12”汶川地震和2008年全市低温雨雪冰冻的专项救灾款物做到了专款专用和重点保障,资金的使用实行了专户管理、银行打卡直接发放的管理制度,救灾资金封闭运行,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但也还存在部分单位已承诺认捐但尚未按时支付到账;款物拨付不够及时、分配不够规范等问题。
(六)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情况
2008年,市审计局对23个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发现工程项目未按规定招标、投资超计划、挤占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金额1.12亿元,核减工程投资额1.14亿元,初审和复审的平均审减率为11.62%。在对市二医院传染病区国债建设工程审计中实施绩效审计和跟踪审计,不仅查出该项工程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还发现总投资2134万元的国债项目主体工程虽早已竣工,但因配套工程迟迟未动工,致使这项民生工程停滞三年未投入使用。市政府采纳审计建议,促进了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008年,全市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10个(其中:市本级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62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4109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1577万元,有2名领导干部因涉嫌经济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审计发现,部分县市区政府存在招商引资优惠条件过于宽泛、财税政策执行有所偏差、国土矿产等资源监管不够到位、工程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等问题;部分单位存在预算执行不规范、建设项目超计划、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审计提出了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强防范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财务公开等建议。
6月15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了2008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研究布置了各项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