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洑山”的魅与惑
环保世纪行:森林覆盖率高达92.06%,地文景观迷人,人文历史悠久。然而,这座素有“绿色明珠”美誉的国家森林公园如今却面临着太多的困惑:基础设施落后,乱搭、乱建、乱葬、乱挖严重,森林防火形势严峻hellip;
“河洑山”的魅与惑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常德有个柳叶湖,是常德人一种奢侈。”而城区西郊的河洑国家森林公园又何尝不是常德人的“奢侈”?
河洑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三山三水”项目之一,它之于生态常德的意义不言而喻。6月9日,记者随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道,感受了这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魅力与困惑。
河洑国家森林公园前身为1962年成立的河洑国有林场,17年前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她南濒沅水,东临渐河,西抵常张高速公路,山脉向北扩展。现有山林4672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2.06%,原始次森林500多亩。园内地文景观迷人,素有湘西北“绿色明珠”之美称。同时,其人文历史悠久,公园现存有宗教遗址太和观,始建于南北朝,史上几经破坏后现为战后重建之遗存,曾作为古战场的烽火台依稀可见,战时的明碉暗堡尚有遗迹。由日本民间组织的“中日友好长江会”于1993年捐建的樱花亭,内看彩绘古朴,外观金碧辉煌。河洑山森林公园可谓古观残垣,道德长存,硝烟不再,名将功成。
半个世纪前,河洑山曾是一片茅草之地,之所以成就了今天郁郁葱葱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因为几代人始终把保护自然资源放在重要位置。然而,在工作人员心目中,这座“绿色明珠”也面临着太多困惑:基础设施落后,园内无冲水公厕,无下水道,一遇雨天便污水横流;无照明设施,夜幕降临一片漆黑。公园内1200亩山地属浅层土,没有保护措施,一遇大水水土流失严重,树木翻蔸时常发生hellip;hellip;
然而,这还不是公园面临最为严峻的问题。按照我市“三山三水”的规划,河洑国家森林公园今后将扩大7倍,由现在的4672亩,向北扩规到32000亩,而河洑山脉森林资源的破坏、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则是护林工作者最大的心病,也阻碍了森林公园“绿色北扩”构想的推进。
桃源陬市镇高湾村同属河洑山脉生态区,是河洑山脉的“龙身”。然而记者当日却目睹了这样的景象:60亩的山地因过度取土已变成大坑,黄沙漫漫寸草不生,重型渣土车来往穿梭,与周边环境很不协调,一度被人戏称为“楼兰奇观”。 市林科所所长徐贵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周边挖沙、挖土非常严重,每天取土量都在1000立方以上。
由于历史原因,森林公园内现有坟墓5800多座,一到春节和清明,几万人进山,随时可能发生的火灾威胁着公园的生态。虽然近年来因防控到位,森林公园并未发生火灾,但护林工作人员担忧,一旦疏忽,任何一粒小小火种,都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多年心血或毁于一旦。
和关心河洑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人一样,徐贵华急切呼吁,迅速启动河洑国家森林公园扩规计划,停止河洑山脉乱搭、乱建、乱葬、乱挖现象,保护好常德市周边的生态圈迫在眉睫。因为,这保护的,不仅是现在的、少数人的公园,而是常德子子孙孙的生存之园。
图为因过度开发取土破坏山体而形成的奇特“景观”。自3年前起,桃源县陬市镇高湾村成了附近工程的取土之地,因持续开挖近60亩的山地被挖成一个大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据悉,该地与河伏国家森林公园交界,同属河伏山脉生态保护区,市林科所有关负责人称,要恢复到以前的生态地貌估要数十年,合理保护生态植被,停止滥开滥挖势在必行。
(编辑 薛野)
(来源 常德晚报6月13日 头版)
(作者 王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