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专题策划>环保世纪行>详细内容

天蓝水澈树常青——石门县环保世纪行走笔

发布时间:2011-07-21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7日,石门县易家渡镇双桥村,村容整洁,绿树掩映。

  记者走进双桥村刘家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5台挖土机正忙碌着把刚运到的垃圾整理、填埋。

“你们累不累?”骄阳似火,记者上前给工人递上一瓶水。

“还好,只是忙。现在工作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一点都不臭了。”一名工人接过水一口气喝完。

  这座垃圾处理场拥有最先进技术,整个县城及周边很多乡镇的生活垃圾都被它“吃”了。石门县副县长李世权说:“除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县城还实行治污减排。如今,天蓝、水澈、树绿、路净的画面,在石门随处可见hellip;hellip;”

  填埋场日“吃”垃圾320吨

“过去处理生活垃圾,就是找一个壕沟,一倒了事。现在不同了,生活垃圾处理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mdash;mdash;科学化处理。”李世权说。

刘家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是全省104家垃圾场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地跨易家渡镇双桥、双溪两个村。总占地210亩,总库容260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320吨,项目批复总投资6500万元,服务年限20年。

站在垃圾场的大堤上,记者看到,整个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填埋场的大坝已经完工,环坝水泥硬化公路通车,办公大楼已经投入使用hellip;hellip;

石门县环卫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设工程进展顺利,12月31日之前主体工程能够全面完工,明年年初可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可处理石门县城区以及白云、皂市、新关、新铺、易家渡、二都、夹山等乡镇日产的生活垃圾,服务人口近40万人。

“垃圾处理场全面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李世权话语间,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污水处理厂日产净水2.2万立方米

“每个系统都有专人负责,每天都会自动上传数据。”7月7日,在石门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指着清澈的排放水,该厂运营管理负责人覃叶刚说。排放的“污”水,够不够干净,看看排放水质指标系数,就一目了然。

总投资1.0656亿元、设计日处理污水3万立方米的石门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全省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之一,污水收集管网56千米,采用了国内较现代的改良型氧化沟工艺。该厂自去年1月试运行以来,沉沙池、生化反应池、紫外线消毒池、污泥脱水等系统运行正常,且实现了数字智能管理。

“今年来,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日产净水2.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71.3%。”覃叶刚说,今年1至6月份的在线监测显示,出水合格率达100%,排放水质完全符合国家要求。

为了更大范围地推行节能减排,今年,石门县再次投资250万元,新增污水配套管网6.45千米,县城多家企业的工业污水被回收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至澧水河中。

而今,澧水河变清了,两岸又见悠闲垂钓的市民。

(编辑 薛野)

(来源 常德晚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