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空气质量达标率逐年上升
去年市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50天,达标率95.6%
可吸入颗粒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二氧化硫0.045 mg/m3 、二氧化氮0.036 mg/m3 、可吸入颗粒物(PM10)0.093 mg/m3 hellip;hellip;5月21日上午10点过6分,记者在市环境监测站的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房内看到了实时监测数据,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据了解,近五年我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市城区5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连续采样监测结果显示,2008年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4天,达标率为83.1%;2009年优良天数为324天,达标率为88.8%;2010年优良天数为326天,达标率为89.3%;2011年优良天数为324天,达标率为88.8%;2012年优良天数为350天,达标率为95.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个监测项目年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基本上,除生态环境特别好的部分沿海和山区城市外,常德算空气质量最为优良的地区之一。”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李民峰告诉记者,我市历来重视节能减排,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范围涉及城郊、面积6倍于建成区的“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圈内强制淘汰1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燃煤窑炉和燃煤砖瓦厂,先后取缔燃煤锅炉和窑炉210个,关停砖瓦厂42家。近几年,又先后两次集中整改,对死灰复燃的小锅炉逐一督导关停,守住了城区蓝天白云。
“但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李民峰介绍,我市空气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目前城市建设、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非工业污染已成为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细颗粒物控制与治理的难度和紧迫性将日益加大。而二氧化氮的年均值近5年来呈上升趋势,其重要来源就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为此,今年4月,市政府已同意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目前,各站点改造工作正在进行,预计6月底全面完成。届时,将具备监测、公布PM2.5数据的能力。而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常德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迈出了第一步。
(编辑 薛野)
(来源 常德日报 胡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