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人大:服务监管双提升 代表履职增动能
2025年4月10日,石门县楚江街道辖区各级代表集体进站履职活动如期举行,这是该县各乡镇(街道)人大落实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季度重点工作任务提示的缩影。
近年来,石门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坚强领导下,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扭住代表工作这个“牛鼻子”,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强内功”、完善保障机制“添动力”、强化监督管理“立规矩”、聚焦民生实事“见真章”,有力推动代表履职从“规范化”向“实效化”跨越升级,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人大动能”。
一、 搭平台增内功,淬炼履职“硬本领”
“这次培训班内容实、干货足,真是解渴又管用!”代表的感慨道出了培训实效。换届伊始,石门县人大常委会便将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扎实做好初任培训基础上,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每年组织部分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外出集中“充电”。创新推行“点单式”培训模式,精准对接代表需求,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2024年9月,累计培训本级人大代表及人大工作者317人次,实现届内全覆盖。培训成果有效转化为代表履职能力的显著提升。
(2024年9月8日,石门县2024年第二期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在省人大干部培训基地开班)
为拓宽视野、提升站位,县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载体。有计划组织国、省、市、县四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调研座谈和执法检查等活动。截至目前,各级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常委会活动已达225人次。同时,着力建强代表小组活动体系,将全县52名市代表、286名县代表科学划分为4个市代表小组、24个县代表小组。依托遍布城乡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常态化开展视察调研、专项监督、联系群众、履职交流等活动,让代表在实践熔炉中锤炼履职本领,实现“在履职中学会履职、在尽责中提升能力”。
二、 强机制优保障,激发履职“源动力”
为充分点燃代表履职热情,让代表履职有底气、有干劲、有归属,石门县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一是深度拓展代表参与。不仅积极组织代表参与常委会各项核心工作,更持续用力督促政府相关部门高质高效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二是经费保障坚实有力。协调县财政足额保障、刚性落实代表活动经费(县代表每人每年1200元)、联络站运行经费(每站每年10000元)、乡镇街道民生实事票决经费(每个10万元)纳入本级预算。三是解决后顾之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代表履职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代表“履职有时间、代言有保障”。四是强化正向激励。精心组织开展优秀代表、“好议案好建议”评选活动;构建立体宣传矩阵,积极协调各级主流媒体,精心办好《石门人大》刊物,开设“代表风采”专栏,累计宣传推介本届各级优秀人大代表50余人次。《人民代表报》《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等重量级媒体分别以《用奋斗和实干书写履职为民答卷》《为人民说话 为群众代言》为题,深度报道了连任七届的市人大代表龙西斌、扎根基层四十载为农代言的陈建教代表等先进典型,在代表中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 严监管立规矩,树好履职“风向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石门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持续拧紧代表履职管理的“螺丝”。一是量化管理动态化。依托湖南智慧人大网上代表联络站平台,精准运用“代表驻站履职统计”模块,对代表参加学习培训、视察调研、提出议案建议等履职行为进行量化积分、动态排名,实现履职表现“一目了然”。二是履职报告制度化。制定出台《驻石门县市人大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办法》,并指导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团(人大工委)规范有序组织直选代表回原选区向选民口头述职。截至2024年底,共有21名市人大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213名县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自觉接受评议和监督。三是日常管理精细化。加强对代表的日常教育引导,要求代表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代表职务的关系,明晰履职边界,规范履职言行。对履职表现不佳、形象有损的代表,经调查核实后,及时启动约谈提醒、批评教育等纠偏机制;对确实不适宜担任代表职务的,坚决依程序责令辞职。本届以来,已有3名代表被责令辞去职务,有力维护了人大代表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和代表性。
四、 重实效惠民生,书写履职“新答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石门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组织各级代表深入开展“三亮、五进、当好五员”活动,推动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心用情发现群众“急难愁盼”。一件件关乎百姓冷暖的热点难点问题被代表“打捞”上来,并通过代表议案建议、12345热线等渠道“上传”解决。
聚焦疫情后市场复苏乏力、经营主体信心不足,覃玉华代表在常德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精准建言《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切实保障中小企业权益的建议》,直击痛点,引起市人大、市政府高度关注并积极采纳,直接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将优化营商环境评议列为常态化监督工作。
紧盯民生“老大难”,谢红平代表在石门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落实刘家坪公寓楼房产证的建议》。该建议直指困扰34户居民8年的“心病”,得到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迅速响应、合力攻坚,问题终获圆满解决。更重要的是,该案例倒逼县政府举一反三,制定出台了《石门县国有建设用地居民自建房违法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方案(试行)》,为破解同类难题提供了“石门方案”。
(2024年9月30日,刘家坪公寓楼不动产权证首证颁发仪式在永兴街道办事处会议室举行)
如今,“有事找代表!”已成为石门百姓的信任与习惯。这背后,是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指导各乡镇(街道)人大依托联络站,制度化组织代表“坐班”接访、倾听民声的结果。2024年5月20日,楚江街道观山社区一居民通过扫码联络站留言,反映孩子因错过招生简章时间恐失入园机会。站长、县代表刘德云“接单”后,立即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最终帮助孩子顺利入读楚江二幼。
对于联络站收集到的超出乡镇(街道)权限的复杂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创新建立“直通车”机制:指导联络站以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形式,或通过县政府每月“代表接待日”,由站长直接面呈现场接待的县长、副县长批办;或转交县政府办联络室交相关部门限时办理。这套机制确保了群众诉“上得来、分得准、办得实”,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展望未来,石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树国在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话语掷地有声、余音回荡:“县人大常委会将一以贯之强化‘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基本盘’的理念,把新修订的代表法及省委、省人大‘三会三文’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我们将持续在强化代表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上深耕细作,在创新工作机制、讲好人大故事上聚力突破,不断提升‘六好一融入’工作质效,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水平代表工作新篇章,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大的人大力量!” 这不仅是庄严承诺,更是石门人大赋能代表担当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定行动宣言。
来源:石门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