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长,代表的是责任”

发布时间:2014-02-20 信息来源:市人大办 浏览次数: 【字体:

  一顶白色的回族礼拜帽,一身得体的深蓝色服装,胡子长长的,双目炯炯有神。1月2日,记者见到了“常德市民族团结进步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mdash;mdash;常德市清真寺伊玛目(教长)、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黄信。
  “教长,代表的是责任!”黄信开门见山地道出了他对“教长”的理解。49岁的他谈起话来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他主持的常德市清真大寺,坐落在市城区人民东路。里面,头带小白帽的穆斯林朋友随处可见。或许是职业缘故,亦或是性格使然,生活中的黄信,总是给人以浑厚庄重的感觉,这也许正是他mdash;mdash;mdash;一个致力于民族团结的和平使者、一名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修养的体现。

(一)
  黄信出生在常德一个回族家庭,自小受伊斯兰教的熏染。“我父母共养育了11个子女,日子过得很艰苦,我们后面5个兄弟姐妹读书没交过钱,都是政府资助的。”1982年中学毕业后,他到甘肃清真寺学习了近8年,1990年回到常德,开始从事伊斯兰教工作,曾先后在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清真寺、株洲市清真寺任教长,1993年起担任常德市清真寺教长。
  为做一个合格的阿訇,树立好表率作用,黄信勤奋好学,曾经3次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国民族和宗教现状、如何作好民族宗教工作等问题的分析;2007年参加了中央统战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爱国青年教职人员研修班”的学习。
  “他的博学与虔诚受到大家的尊重。”常德市清真寺一位张姓阿訇介绍说,黄信阿訇有较好的汉语水平与宗教学识,熟悉阿拉伯语、波斯语及伊斯兰教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独善其身本不易,推广及人更可贵。为了引导穆斯林群众自觉适应社会,主动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他不断创新宗教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甘当传播和谐的教长,实现了宗教传播和社会教育的有益结合。在常德乃至湖南,黄信以讲新“卧尔兹”著称。他讲的“瓦尔兹”深人浅出,联系实际,深受穆斯林的欢迎。他认为,讲经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做阿訇光懂宗教不行,在钻研讲经的同时,还要学习法规,懂政治,了解国际形势。”
  2010年12月,市伊斯兰教协会率先全省开展了“新卧尔兹”巡回演讲活动。“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让穆斯林大众能够传承正确的信教思想,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工作和生活。”黄信说。在湖南省伊协组织的历次“新沃尔兹”巡回演讲活动中,他都是积极参与者与主力军,能依据伊斯兰教经典及其内涵,从教义和教规的角度,对当代我国穆斯林在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出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其所宣讲的《调解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协调矛盾亦是善功》、《与人为善也是爱国爱教》、《教风建设服务为先》等主题的新“沃尔兹”使穆斯林群众对爱国爱教有了新的认识。
  自2001年中国伊协发起“解经”工作以后,黄信带领常德市青年阿訇们结合经训组织材料,批驳宗教极端主义谬论并运用到实际宣传中去,传达伊斯兰正能量,并把“解经”成果宣传到农村,有效遏制了疑似“达瓦”成员在我市的各种企图。其所在的常德市清真寺,在2011年中国伊协召开的“解经工作十周年表彰大会”上被选为“全国十大lsquo;解经rsquo;工作先进集体”。

(二)
  常德市是回维族穆斯林人口大市,占全省回维族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信仰不同、风俗各异、语言不通,偶尔会出现涉及民族的矛盾与纠纷。而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黄信在全市穆斯林之中有比较好的口碑,经常主动出面调解在常德发生的一些民族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连续12年被武陵区公安分局聘请为“警风警纪监督员”。
  2012年8月16日,有4位河南回族同胞在常德市城区卖枣。当时正逢国检期间,因缺少沟通,他们与市城管队员发生了冲突。黄信知道后,把回族同胞请到清真寺进行调解,很快平息了事端。
  2012年9月6日,在常德市城区经营烧烤的桥南和桥北两派维吾尔族人员因争夺火车站周围地盘的经营权发生争执,至2013年6月20日以前,双方一直有些冲突,并几次到市政府、市信访局上访。期间,黄信先后接访与调解40余次。仅2013年6月,他就冒着高温,骑着自行车组织双方协调20余次,终于在2013年6月21日促使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
  黄信用“随时待命”来评价自己的工作状态,只要教民有婚、丧、病重等,他都会随叫随到,为教民做好服务工作。他说,现在来常德卖新疆烧烤的维吾尔族同胞与开兰州拉面馆的西北穆斯林人口较多,自己要多帮助他们。针对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及信息交流不畅等实际情况,他系统开展了对清真餐饮业的走访摸排活动,掌握了经营业户的详细资料,并建立了名册,方便大家交流。
  他还动员常德市清真寺穆斯林共襄善举,为帮助遭受苦难的民众尽微薄之力、点希望之灯。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清真寺形成了团结稳定、互爱互助的社会风气,宁夏、青海、安徽等地回族同胞在常德遇到困难,他们都会给予帮助。2013年6月,一名安徽回族同胞行至常德时生了病,身无分文,又不愿待在收容所,便找到了常德市清真寺。黄信和其他几位阿訇热心地接待了他,带他去看病,并给他买好车票,送他回家。2001年,在“同心同行”活动中,常德市清真寺出资4000元,救助了1名汉族大学生。从2011年起,常德市清真寺每年都会资助6名大学生和45户贫困户。

(三)
  在市清真牛羊屠宰场,所有的牛羊均由教职人员念经后实行清真屠宰。而在2006年以前,这里30多家经营户中仅有2家实行清真屠宰,存在牛肉灌水等问题。“2006年11月起,政府将屠宰牛的工作交给了市伊协组织,由放心办、屠管办等部门监管。”黄信介绍说。多年来,他不辞辛劳,为经营户做好清真肉食的监督服务工作。现在,这里每天屠宰近50头牛,为市城区穆斯林和广大市民提供了放心牛肉。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是黄信的座右铭。他曾连任两届湖南省政协委员、四届武陵区政协委员,被评选为武陵区“有突出贡献的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他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会议和视察活动,经常走街串巷、进家入户,深入了解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对常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宗教工作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些提案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其中,“农贸市场如何合理布局”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鼎城区回族人口众多,却没有一个中心清真寺。为此,2010年,黄信向省政协递交了提案并得到回复。如今,该区已制定规划,准备修建一个占地11亩的场所,建筑内容包括回维族培训中心、民族宗教应急处理中心、宗教活动场所、养老院等。2011年,他提出关于在常德市清真寺旁修建一个回维族养老院的提案,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协调处理中。
  作为一教之长,黄信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也深知,一个地域的稳定源于众人的维护,一个国家的强盛源于民众的同心同德。从省政协委员的职位上退下后,他退职不退责,仍然一如既往地为维护社会稳定出力,乐当一名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默默奉献者与守护者。这些年,他先后获得“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

(编辑 薛野)

(来源 常德日报 姚懿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