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德农民健康行活动方案
2012年常德农民健康行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活动全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健全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主题
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卫生工程,着力改善农民健康生活条件。
三、活动内容
1.继续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搞好农村清洁工程。按照《常德市2012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考核评估方案》和常办[2011]55号《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有重点地整治城镇主要出入通道、河道、背街小巷、老居民区的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整治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实现城镇保洁全面覆盖。在农村,重点开展水源清洁工程、田园清洁工程和家园清洁工程;搞好公路、道路沿线环境清洁整治,清除面源污染。整合新农办、卫生、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城管、农业、林业、工商、商务、财政等部门资源,实行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农村清洁工程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年终组织开展检查评比,评出全市“十佳乡镇”和“十差乡镇”,并向社会公布。
2.继续加强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围绕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教育广大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抵御各种疾病风险的能力;做好健康教育试点工作,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一个健康教育模范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置1-2个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每季度更新一次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乡镇卫生院每年下村开展科普卫生知识宣传和防病知识宣传活动不少于6次;组织开展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积极开展评选无烟家庭活动;抓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年内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60%以上。
3.全面实施“十大卫生惠民措施”。一是全面推行参合农民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起付线外全报销的付费机制改革;二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将肺癌、胃癌、血友病等30种重特大疾病新农合规定报销比例提高到80%;三是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四是对农村五保户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农村孕产妇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全免费;五是实施“光明工程项目”,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六是实施“微笑工程”项目,为所有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七是在所有行政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八是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九是全面消除麻疹;十是在公立医院继续推行“无假日医院”、预约诊疗、诊疗服务“一卡通”、同级医院之间和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之间检验及影像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
四、活动安排
1.3月,召开组委会全体会议,研究2012年工作要点。
2.4月上旬,召开2012年常德农民健康行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下发2012年常德农民健康行活动方案。
3.4月下旬,各区县(市)组委会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2012年活动计划,报市组委会办公室。
4.5月,市组委会研究集中新闻采访工作,各区县(市)组委会和市组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筛选报送新闻报道题目。
5.6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市组委会办公室对我市《湖南省爱国卫生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组织相关新闻单位赴各地进行“推进乡村清洁卫生工程”和“改善农民健康生活条件”宣传采访,6月下旬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6.10月,市组委会办公室对各区县(市)组委会和市组委会各成员单位进行工作考评和抽查。10月中旬各地各单位写出年度总结报市组委会办公室。
7.市组委会在适当时候进行总结表彰。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各地组委会领导和成员工作变更的,要及时予以调整。要认真组织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围绕2012年常德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活动。
2.上下联动。各地各单位要根据市组委会的整体部署,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开展活动的时间要相对集中。主要媒体要积极参与新闻报道、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提高稿件质量,扩大活动影响。
3.落实经费。各地组委会和市组委会各成员单位活动经费继续按照2006年常健组[01]号文件的要求予以落实。要求各区县(市)组委会经费不少于3万元,开发区、管理区组委会经费不少于1万元。
4.宣传典型。各地组委会突出发掘一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弘扬典型经验,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同时开展积极的舆论监督,对问题突出的地方和部门,依照审批程序曝光或以内参、简报形式报送有关领导,以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对农民健康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