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二代”女承父业驻守社区15年
街头流浪汉晕倒,她及时出手相救;社区居民一个电话,她无论白天黑夜及时赶到;她待社区患病老人如父母,经常给他们垫付药费。在桃源县漳江镇漳江阁社区卫生室,有一位感动着众多居民的好医生mdash;mdash;熊泽芹。
熊泽芹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行医20多年,父亲也是一名乡村医生行医50多年,她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爱上了医疗这个行业,用一份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行医准则,和父亲一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1999年,在镇公共卫生办领导的支持下,她把一个已经倒闭了漳江阁居委会卫生室重新创办起来。
不求利润,不求回报
一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患者有需求时,熊泽芹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都会马上赶到,认真负责的为患者治疗。
去年4月的一天,一位流浪汉在卫生室不远的街道上突然抽搐倒地,人事不省。这一幕恰好被熊泽芹看见,她急忙提着出诊箱跑到现场紧急救治,控制了抽搐后立马叫人帮忙抬到卫生室输液。紧接着,她联系120转诊上级医院。接诊的医生说,幸亏有熊医生第一时间的处置,否则患者性命不保。
家住该社区20组的孤寡老人李奶奶,80多岁高龄,身患多种疾病,无人照顾。熊泽芹接手社区卫生室之初的一天,李奶奶的邻居来到卫生室急急忙忙的告诉她,李奶奶已经病了几天,卧床不起。得知情况后,熊医生马上交代手边的工作,急匆匆拿上出诊箱跑到李奶奶家。李奶奶感冒发热,头痛得很厉害,身体非常虚弱,血压高,并伴有心衰表现,便立即进行诊治,控制了病情。此后几天,熊医生每天上门免费打针、送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李奶奶终于康复了。从那以后,熊泽芹经常上门看望李奶奶,给李奶奶送去关怀。
2012年腊月的一天,居民曾爷爷凌晨2点多急性泌尿系统疾病突发。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过世多年,已80多岁了,无人照顾。便试探着打电话给卫生室说:“小熊,我发病了,现在非常难受,你能来一下吗?”熊泽芹一听,毫不犹豫:“行,马上到,您坚持一下。”她马上起床,拿起出诊箱就出门了。农历的腊月天气异常的寒冷,天空还飘着雨和雪,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冻得熊泽芹直哆嗦,才发现起床得急,衣服也没有多穿。此时,路灯已熄灭,她打着电筒穿过一条条阴暗小巷,心里还笑自己:若在平时,定会害怕,不敢这样走过的。
心系病人,默默坚守
自从接手社区卫生室后,熊泽芹一年365天,忙个不停。早上6点多起床,忙了一天后,上床已经是凌晨1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终于让熊泽芹累倒了,2012年,由于劳累过度,站立时间过长,熊泽芹的双腿被检查出患有滑膜炎,当年,她赴广州做了手术,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三个月。休息期间,熊泽芹的电话几乎被打爆,20多个病人找到她家里要求她看病。熊泽芹放弃了休息时间,仅休息了15天又投入了工作。
“我对社区居民有感情,经常是病人治不好,我就睡不着觉,有时候还半夜起来查找资料。”熊泽芹说。在社区卫生室的15年来,熊泽芹始终秉承着“病人担心我担心,病人舒心我舒心”的原则,始终为社区居民服务。
除开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外,熊泽芹基本上每天都有免费的义务出诊,2013年,她义务免费出诊200多次,还经常为一些困难老人免费送药。另外,她还在卫生室外墙上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摘抄报纸、网络上的保健知识,每月更新供居民阅读。每两月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为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默默践行着一个基层医生的职能。
(编辑 薛野)
(来源 常德民生报 李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