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强基 开创社区矫正工作新局面
几年来,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紧跟市委政府和省司法厅的统一部署,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2016年3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241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5720人,共完成法院、监狱或看守所委托的社区矫正前的调查评估案件6267件,采信率达到95%以上。目前,全市共有在矫社区服刑人员2515人。
一、认真落实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司法行政系统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纳入2015年全省重点民生项目,省司法厅分配我市2015年完成3个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任务。根据自愿报名和市局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并报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局同意,确定武陵区、鼎城区和安乡县司法局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单位。在区(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省司法厅的支持下,共投入建设资金675.06万元,其中省厅投入260万元,武陵区、鼎城区和安乡县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已经市县(区)两级验收合格。今年我市汉寿县、桃源县、
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六个区县市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全部被纳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目前我局正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社区矫正中心项目审批、项目资金、人员配备和运行经费等保障措施。
二、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我局是市政府确定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7个试点单位之一,为做好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会服务工作,我们根据外地经验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政府社区矫正社会服务的可选三套方案,后经与市财政局充分协商,2015年6月15日由市司法局和市财政局共同行文确实为购买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服务,对服务承接主体也进行了严格筛选,7月6日通过政府公开竞标,湖南健力教育服务有限公司中标并正式启动此项工作,已向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发放心理健康测评量表1000份,统计分析后将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已于11月30日至12月4日举办了有40人参加的第一期社区矫正专干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技能培训班。
三、完成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排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去年上半年各县市区司法局对各自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情况开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行政司法奖惩、请销假、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变更等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各县市区司法局与当地检察院密切配合,到每个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点到和法制宣讲,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社区服刑人员严重脱管漏管的问题。
四、继续加大信息化管理的力度。市司法局开发的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月报到指纹打卡系统自去年启动以来,各单位积极参与,已在全市14个县市区司法局(办)全面启动,其中津市市、武陵区司法局指纹打卡基本走上正规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发放社区服刑人员定位手机1650台以上。市司法局矫正科充分发挥短信平台的作用,今年共向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发送社区矫正工作和警示短信6000余条,拓宽了社区矫正工作渠道,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加强了业务培训。去年上半年,市司法局矫正科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分管领导和矫正股长进行了业务培训,各县市区司法局对司法所长也都进行了社区矫正业务培训。同时,各司法局还将市局印发了《常德市社区矫正工作者手册》发放到了司法所,《常德市社区矫正对象手册》发放到了社区服刑人员,边用边学,学用结合,效果良好。11月30日至12月4日,我市举办了首届共40名社区矫正专干参加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技能培训班,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以来,矫正科收到的基层社区矫正业务咨询电话明显减少。
六、执法力度有所增强。2015年各单位加大了社区矫正工作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对社区服刑人员向法院申请撤销缓刑20人,撤销假释3人,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服刑人员申请收监15人,治安处罚4人,警告156人。
七、及时完成社区服刑人员特赦工作。去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省厅的部署,从9月份开始,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特赦政策的宣传和社区服刑特赦对象的摸底排查,各县市区司法局调查取证、评审委员会集体研究,共向市司法局申报社区服刑人员特赦材料62份62人,通过市局矫正科、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和市检察院审查,除3人已到期解矫,有59名社区服刑人员特赦材料合格,待市局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确定后,向中级法院呈报,经中级法院裁定54名社区服刑人员特赦,到12月上旬,特赦工作已全部结束。
注:本文数据截止日期为2016年3月底。
(编辑:曾环石)
(供稿:常德市司法局 徐智)